旁觀者的觀點通常是有益的。但是在這個即時通信的時代,旁觀者很可能會成為受先入為主觀念和反差欲影響的典型例子。 在很多中國人的心里,“哈佛”就是優(yōu)秀教育的同義詞—甚至超過了除牛津和劍橋之外的同等級西方高校。 然而,中國人想象中的哈佛大學卻遠遠不是波士頓查爾斯河畔的哈佛大學真實的一面。中國人腦海里的哈佛,只是由于文化誤解而導致的錯誤的看法。當我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我父親的一個朋友是當時少有的去過其他省份的人。他描述的哈佛大學有著高高的圍墻,學生在四年學習中不允許外出,就算父母去世也不行。這些學生必須從早到晚記憶背誦著無數的東西。 現在,當我回憶起這件事的時候,這位相對來說在那個年代還比較有學問的人,他腦海里的哈佛只是古代中國私塾和監(jiān)獄的融合罷了。有一部名為《愛情故事》的電影拍攝的就是那個時候的哈佛和哈佛學子。如果他看了這部電影的話,一定會大吃一驚:“什么?學生在學校可以約會,還可以結婚?” 就算中國改革開放,與外界的信息交流不斷增加,一些中國人還是抵抗不了這些一直以來都是中國人心中最好的國外大學的吸引力,認為那里充滿了千千萬萬個虎媽。有謠言說哈佛圖書館的墻上有20條訓言,包括“此刻打盹,你將做夢;此刻學習,你將圓夢”;“幸?;蛟S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多學習一個小時,你會找到更好的丈夫”。 2012年,《華爾街日報》刊登了一篇文章,援引了羅伯特·達恩頓教授的一句話,他清楚明白地說:“作為一名大學圖書管理員,我敢保證,哈佛73家圖書館的墻上,都沒有這樣的訓言?!?這位教授可能不知道,他有許多“虛幻的”同事寫的書是中國暢銷書。 中國出版業(yè)有一塊特殊領域,會大量生產劣質勵志和指導書籍,通常秘密印刷,然后在路邊攤銷售。 這些書通常都會有搏人眼球的書名,例如《執(zhí)行力》,是所謂哈佛商學院教授保羅·托馬斯寫的。在售出200萬冊后,這本據說是林肯總統最喜愛的勵志書被發(fā)現是假冒偽劣產品。這本書并沒有英文原版,保羅·托馬斯這個名字也是出版社憑空捏造的。《哈佛訓言》也是如此,但是它的作者聽起來比保羅·托馬斯更有血有肉。丹尼·馮是曾經在美國讀書的北京人。在騙局被揭穿之后,馮說他根據網上的20條格言,擴展為一本書。這個不可靠的把戲,使得這本書從發(fā)行到暢銷只用了2個月的時間。 這種風氣可以追溯到2000年《哈佛女孩劉亦婷》的出版。劉亦婷的母親劉衛(wèi)華在這本書中記錄了她對女兒的教育方法,一直記錄到劉亦婷考上哈佛的本科生。這本書累計銷量為200萬冊,還引起了另外一本書的反駁。 事實上,蕭愚在書中寫道,正如劉亦婷母親書中所寫的,她對劉亦婷的訓練是傳統的中式的,而非西式的。而且,他說,“這種錯誤的觀念甚囂塵上的原因是哈佛這個詞,許多中國人并不知道真正的哈佛是怎樣的,他們在哈佛頭上強加了榮譽的光環(huán)。” 但是至少劉亦婷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人物,并且確實進入了哈佛,而且她母親也確實寫了那本書。 許多寫了與哈佛相關的成功學書籍的人甚至都沒有大學文憑。許多勵志書都是由那些洞察市場的人,從網上復制粘貼而搞出來的平庸至極的東西。 我的父母不寫書,但是在我小的時候他們會本能地用對比來激勵我?!案舯诤⒆用刻鞆脑缟?點學到晚上10點”,或是“人家都得了優(yōu)秀,你看你得了什么?” 我認識到在我父母的教育法中,鄰居家孩子只是哈佛的一個縮小版。但是他作為一個真實存在的人,自己有很多麻煩,特別是不及格的時候。而哈佛永遠在那里,那么遙遠,無情無欲的,你想讓它是什么樣子,它就可以是什么樣子。 中國網站上充斥著許許多多的看似真實實則虛假的消息。 那些熱衷于分享,卻又沒有查證意識的人經常會轉發(fā)一些他們認為重要的東西,只要有一個搏人眼球的標題,轉發(fā)經常會立馬達到數百萬人次。等到專家出來澄清的時候,危害已經釀就。這些澄清最多能在龐大的造謠機器表面,造成小小的凹陷而已。 虛假信息經常和中國人的生活密切相關,教育就是其中之一。因為很多中國人對教育制度不滿,這樣,關于美國的教育故事剛好可以拿來做對比。同時,許多中國父母經常會用“別人家孩子”來證明他們的教育方法。相似的,中國人經常會對通過傳播一些國外官員因為收取小恩小惠,而被罷免的故事,來表達他們對于中國官員腐敗的不滿。 提醒一下,并不是所有類似哈佛教授的書都是瞎編亂造的。一些就是由真實的新聞組織發(fā)布的真信息。還有一些只有一小部分是真實的,但是隨著廣泛的傳播,不斷地被添油加醋。然而,這至少不算完全扭曲事實,只是片面的反映了現實。 如果在一組標有價格的對照圖片中,中國的房價高的嚇人,而外國的房價還在人們的承受范圍之內,那么不要驚訝,這一定是在可笑地將蒙大拿的房子和北京三環(huán)的公寓所比較。 許多人都沒有耐心看帶有文字的東西,因為那些細微的差別會把他們搞糊涂,使得他們喪失了簡單下結論的快感。我曾經這樣試過,如果你說中國教育有一些美國教育沒有的優(yōu)點,反之亦然,那么你將會把中國教育的支持派和反對派都得罪,雙方都會把你當成敵人。 從將第三方當作證實者,到將第三方當作對比,這是自然發(fā)展的結果。我們曾經熱愛這種方法,將外國人的按慣例的祝賀當作對我們高質量藝術作品的證明。 在這個中國人意識到問題的轉折點,沃爾夫岡·顧彬,這位德國漢學家,認為中國文學非?!白玖印?。他逐漸成為表達對中國文學現象不滿的人。 我懷疑,當他停止批評中國文學的時候,又會出現很多他的名人名言。如果我想出“我討厭中國文學的20個理由”,然后標上顧彬的名字,我敢保證,這將會在一天之內成為各大論壇的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