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年度大劇《甄嬛傳》中甄嬛飾演者孫儷(中)。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甄嬛以及眾多小主的回歸卻讓人明顯地感到一陣陣的失望。
近一兩年來,中國的《甄嬛傳》的粉絲時不時地了解到他們引以為傲的小主要占領(lǐng)北美電視劇高地,并竊喜不已。
甄嬛是電視劇《甄嬛傳》的主角——這部2011年的電視劇風靡中國,之后又席卷亞洲其他國家。
兩年前,有報道稱,美國紐約的付費有線電視網(wǎng)HBO將會在北美播放編輯版《甄嬛傳》?,F(xiàn)在,《甄嬛傳》的精簡版在Netflix網(wǎng)站在線播出。該版僅配有英文字幕,沒有英語配音。
這個精簡版被視為中國文化進軍海外市場的一個里程碑備而受矚目,但是卻引發(fā)中國觀眾的廣泛批評。
美版《甄嬛傳》從原來的76集,每集45分鐘的長度精簡為6集,每集90分鐘,劇名改為Empresses in the Palace(意為《宮中后妃》)。每集過快的節(jié)奏令美國觀眾很是不滿,因為他們習慣了更加輕松的日間肥皂劇式的敘述節(jié)奏。(中國的電視臺每天播2-3集)
我沒有看完完整版,但是覺得精簡版也不難理解。我認為精簡版丟失的是一些有趣的情節(jié)設(shè)置及停頓,這是中國敘事藝術(shù)的精華。大部分情節(jié)還是保留了,只是少了那種味道。
美版在每一集的開頭和結(jié)尾都采取甄嬛在晚年回憶的方式進行鋪陳,暗示接下來的情節(jié),概括主要情節(jié)。原版并未采用這種敘事方式。精簡版這樣設(shè)置在文化方面可以理解,但藝術(shù)表現(xiàn)平平。
最令我費解的是新的片頭和片尾曲。歌詞是英文的,但卻是由中國歌手以感覺怪怪的口音演唱的。顯然是想用這兩首歌來吸引外國人,但卻與中文對白很不相符。
說到對白,在我看來,其英文翻譯太過于直譯化,更別提一些中國觀眾的批評了。我能想象出一個普通美國人會被宮庭等級搞暈了,如尊位等級、稱謂、問候語甚至同一個人有多個名字和頭銜。前半個小時必定是名字的熟悉梳理等級,就像是我閱讀托爾斯泰的大部頭巨作時,那些冗長的音譯中文名字常令我費解。
逐字逐句的翻譯可以體現(xiàn)異國情調(diào),這些翻譯是相當稱職,并沒有錯,但是卻很難擺脫字句的束縛,捕捉到語言的精華。
一 種文化產(chǎn)品跨洋過海來到異國他鄉(xiāng),通常首先要突出它的文化共性。然而,不論在國內(nèi)還是國外,都主要是以文化的個性為賣點。當然,豪華布景和服裝都具有很大 的吸引力,但在敘事技巧上略顯英語化,這是文化產(chǎn)品出口的必要手段。從觀眾反應來看,這部劇完全是虛構(gòu)的,與美版預告片宣稱的不相符,因此,這部影片雖已 從中國市場走出去,但是還未真正得到美國市場的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