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外媒稱,沙特阿拉伯與其主要的中東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伙伴,回絕了中國提出的要得到更多石油的要求。在全球最大原油進口國中國的需求觸及紀錄新高之際,沙特將原油留給國內(nèi)煉廠。
我的原油我做主。賣給誰,賣多少,乃至賣不賣,當然是賣家說了算。于此而言,沙特拒賣中國原油,似乎符合單純的市場邏輯。更何況,沙特此前已減少了給日本、韓國的供應量。中國享受了日韓一樣的“待遇”,更無必要過度聯(lián)想和闡釋了。
然而,事情并未如此簡單。在交織著博弈與利益的國際舞臺中,經(jīng)濟不可能遺世而獨立,它與政治息息相關,此之謂“政治經(jīng)濟學”。
沙特不賣給日韓與不賣給中國,兩者不可同日而語。作為沙特原油進口的最大客戶,中國的體量與需求量不是日韓所能企及。而沙特回絕中國的理由是將原油留給國內(nèi)煉廠,也較牽強。且不說沙特自我消化能力不強,即便開足馬力,全負荷運行,國內(nèi)煉廠每天能煉制多少原油?單單在這個時候拒絕中國,就令人費解。
因為就在上月,沙特態(tài)度積極。比如其石油部長納伊米公開表示,該國已經(jīng)做好了在必要時候向中國提供更多原油的準備;不擔憂中國的石油需求量,對亞洲石油量仍保持積極的態(tài)度。甚至承諾:準備好增加對中國的原油供應,能滿足中國100%需求,并且沙特有空間與中國進行共同能源投資。
時隔不到一月,言猶在耳,卻兀自食言,甘愿背負質疑。為何?
有人推測沙特受控于美國,其原油出口政策的調(diào)整或與美國施壓有關。這只是猜度。真實的原因不外乎兩點,一是經(jīng)濟利益。壓縮原油出口,并且聯(lián)合OPEC伙伴共同壓縮,直接目的就是通過減量以便于提價,從原油價格回升可印證了這一點。二是政治考量。有報道稱,中國4月從海外進口石油平均每天740萬桶,超過美國日均720萬桶的進口量,成為世界最大原油進口國。再加上自去年下半年油價下跌開始,中國就著力于趁低吸納原油儲備。新數(shù)據(jù)的公布,自然引起了一些國家的不安。
中國趁低吸納原油儲備,有何不可?這是正當?shù)膽?zhàn)略布局,也是最基本的交易心理。既然是儲備,當然趁油價下跌時儲備,沒有哪個傻瓜買高價油儲備。中國購買沙特原油,雙方同時受益,不存在誰占誰便宜的事。你賣我買,各取所需。不必高尚化,更不必陰謀論。
從沙特拒賣中國原油,當有兩個思考落點。一是,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里。此前有官員談到糧食進口時認為,“不要有對抗性的思維,覺得外國會斷我們的糧?!贝苏f不無道理。如今國與國之間的交往更深入,人類的命運共同體關系更緊密,確應少一些對抗性思維。不過,在特定時候,斷糧斷油情況或可發(fā)生,不可不防。不能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應開發(fā)更多的供應商,結交更多的供應伙伴。
二是,正視對石油的依存度。公開數(shù)據(jù)顯示,一季度我國進口原油7060萬噸,成為歷史上單季度最大進口量,對外依存度為58.67%,同比顯著上升。有報告預測,預計2035年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能源進口國,其進口依存度從15%升至23%,其中原油依存度為75%。依存是把雙刃劍,它的背后是依賴,是受制于人,是可能出現(xiàn)的風險?!笆鲿r代的結束,并不是因為缺少石頭”,告訴石油時代需找到更廉價的替代能源。
據(jù)說,沙特有句諺語:“水可飲而不可燃,石油可燃不可飲”。傳遞的意思就是,萬事不可強求。就目前而言,沙特拒賣中國原油,我們完全可另找賣家,有錢還能買不到油?沙特這樣做不僅承擔道德風險,也陷入“殺敵八百,自毀一千”的陷阱,自身也蒙受損失。這顯然不太明智。
本文為中國日報網(wǎng)《天下專欄》獨家稿件,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所發(fā)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