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簡直比牦牛還辛苦,”60多歲的藏族牧民曲吉老人說道。每周,她都會從西藏崗巴縣昌龍鄉(xiāng)乃村背些酥油茶和青稞給附近邊防連隊的戰(zhàn)士送去。
昌龍距離邊境20多公里,自從1961年來就是崗巴邊防營某連的駐地。昌龍在藏語里的意思是“大風之地”,每年八級以上大風超過200多天,飛沙走石是家常便飯。
“到部隊,感覺就像看望自己的兒子,”曲吉說。她認識昌龍連隊的幾乎每一個士兵。士兵們也親切地叫她“阿媽”。
1961年,曲吉還是個小姑娘時,正是昌龍連的解放軍軍醫(yī)救了她的性命。為此,她的媽媽拉吉從1961年起每周都會來看望部隊,送來吃的和喝的,直到2013年拉吉老人83歲去世。拉吉老阿媽生前常說:“是毛主席派來的年輕人救了她的孩子,這些年輕人遠離自己的母親,用自己的生命保衛(wèi)我們的生命?!?
曲吉說她自己去世后,她的女兒會繼續(xù)看望部隊。
周圍有些村莊的孩子有同樣的姓名,都叫沙吉次仁,因為他們得到過解放軍軍醫(yī)的救治。在藏語中,沙吉意思是革命,次仁的意思是長壽。起這樣的名字是為了表達對部隊的感激之情。
除了醫(yī)療服務和體檢,部隊還在秋季幫助收割青稞,在雨雪天幫助牧民尋找走失的牲畜,在地質災害時抗災救災,輔導孩子學習。尤其是指導當?shù)匕傩辗N植蔬菜。2007年前,當?shù)夭孛竦牟妥郎硝r見蔬菜。是一個聰明的戰(zhàn)士經(jīng)過不斷地摸索,用花盆種活了辣椒和茄子,后來發(fā)展為半地下的大棚規(guī)模種植。現(xiàn)在崗巴營的部隊可以種植20多種蔬菜,還能種出草莓、西瓜和哈密瓜來。
崗巴縣政府的官員其梅說:“新鮮蔬菜極大豐富了當?shù)鼐用竦臓I養(yǎng)來源和飲食結構,以前藏族群眾的食物主要來自青稞和牦牛?!?
20多歲的貢覺拉旺是昌龍連一個五年多的老兵。他說:“拉吉和曲吉阿媽的探望極大地緩解了戰(zhàn)士的思鄉(xiāng)之情。藏族村民的熱情和親切讓我們感到昌龍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
年輕人之間純潔的兄弟情義是另一個讓他們把邊防當家的重要因素。很多戰(zhàn)士都是80后或90后,是家里的獨生子,來自內地各個省份。更確切地說,正是當?shù)貝毫拥淖匀缓蜕姝h(huán)境讓他們建立起對彼此牢固的信任和相互的依靠。
當?shù)貧夂驉毫?。一年七八個月都會出現(xiàn)暴風雪。交通癱瘓,日常的巡邏也變得異常艱險。與暴風雪比起來,單純刮風恐怕不算什么了。但最讓人望而生畏的是高海拔帶來的缺氧。昌龍海拔4500米,空氣中的氧含量不足平原地區(qū)的一半,是不適合人類生存的地區(qū)。劇烈活動更是被嚴格禁止的。
但戰(zhàn)士們的身體和軍事訓練卻不能因此打折扣。根據(jù)崗巴營邊防營營長胡廣軍介紹,85%的戰(zhàn)士患有不同程度的高原疾病,如心臟病、高血壓、痛風和凍傷;60%的人血液粘稠;30%的人身體機能嚴重失衡,患有健忘癥、腦神經(jīng)退化和免疫力低下。
自1961年以來有31名戰(zhàn)士犧牲在工作崗位或巡邏路上。1997年一個叫劉燕的四川女青年趕到崗巴與未婚夫戰(zhàn)士成婚,不想因感冒引起肺水腫在婚前兩天死在軍營。
盡管如此,全營沒有戰(zhàn)士主動因為身體原因提出調換崗位的要求。很多人在幾年服役期滿后還自愿繼續(xù)留在崗巴,其中包括很多軍校的高材生。
昌龍連的每個戰(zhàn)士都有講不完的故事,講老兵如何照顧新兵,幫助他們適應當?shù)氐纳詈陀柧殻v述年輕戰(zhàn)士是怎樣通過點點滴滴的小事實現(xiàn)從獨生子向合格的雪域高原戰(zhàn)士的轉變。
劉海洋是一個來自河北保定的19歲新兵。他說:“第一次巡邏時,因為缺氧實在走不動,班長就把我的槍扛了起來。一次雪地巡邏,我忘記帶墨鏡,一個老兵就把他的眼鏡給了我,自己卻忍受著雪盲癥帶來的灼痛?!眲⒑Q笳f這些小事每天都在發(fā)生,“我就是通過這些小事建立起對大哥們的信任”。
彭紹偉是一個26歲已經(jīng)服役七年的老兵,來自四川眉山。他說:“這里的兄弟情義是最純潔的。當你習慣這種關系時。你就會慢慢意識到,在這樣艱苦的環(huán)境里,除了部隊的大集體,你別無依靠。甚至當你有一天回家探親,身處平原,你也會懷念高原的生活。離開部隊,你會感到十分不適應?!迸斫B偉打算繼續(xù)在昌龍服役九年,即使沒有提職,光榮退伍時也會是一個四級士官。
昌龍連比起駐守塔克遜和查果拉的連隊還算幸運的。那里的連隊負責巡邏喜馬拉雅山北麓的一大片地區(qū),其中塔克遜哨所海拔4900米,查果拉則高達5300米。
廖明松是一個18歲的義務兵,來自四川宜賓,駐守在塔克遜哨所。再過一個月,他就可以復員回家了。他說:“兩年前我還是個叛逆調皮的孩子,不喜歡學習,索性來當兵?,F(xiàn)在我更懂得責任感和紀律的含義?;丶液笪乙^續(xù)上學,我希望能考上大學?!?
他說他從老兵那學到很多?!捌鸪?,我難以理解為什么他們對于這片荒涼的高原如此眷戀,這里帶給我們高原疾病,這里阻隔了我們和家人。現(xiàn)在要告別這里時,我也能感到自己的不舍。能把祖國放在身后,何嘗不是一種豪邁?這是我作為軍人的特權,與那些整日在電腦游戲前荒廢時光的同齡人,我覺得我的軍營生活更有意義。”
查果拉哨所是崗巴營海拔最高的哨所。這十二名戰(zhàn)士來自祖國各地,平均年齡24歲,到今年平均服役時間五年。他們沒有人接受體檢,因為“不查也知道結果”;他們沒有人給家里說自己在查果拉,因為那會招來“多余的煩惱”;他們多年沒人回家探親,因為那樣“費錢費時還要提前化妝不至于讓家人擔心”。
王鑫是個來自山東菏澤的炊事兵,今年20歲。他說:“兩年前,第一次在查果拉做飯時,由于不熟悉高壓鍋,做了一鍋夾生飯,但是看到老兵們照常吃了下去,并在不斷安慰我,那一刻我立刻感覺到他們就是我的大哥哥?!?
“夾生飯比巡邏時啃積雪好多了。今天的條件也比六七十年代好多了。 能駐守查果拉對于崗巴營的戰(zhàn)士來說就是一種榮譽,證明你的意志、力量和對祖國的熱愛,”王偉說道,他是一個來自山東德州的25歲老兵,已經(jīng)在查果拉服役七年了。
崗巴的戰(zhàn)士和我年齡相仿。一個同高原反應一樣始終糾纏在我大腦的問題是,他們是怎樣從家里的獨生子變成了地球上最不適合生存地區(qū)的雪域戰(zhàn)士。
我采訪了他們幾十個人,最終找到的答案是:兄弟情義,一個多么老套,與當代社會格格不入的表述啊。 人們更看重金錢和舒適,至于在戰(zhàn)場上獲得榮光與尊重早已被當代人拋到九霄云外。
生活在和平年代,我很少有機會,或者說合適的環(huán)境,去觀察純粹的感情依戀,相互信任和相互依賴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塑造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崗巴采訪給我提供了這個機會,亦或說這種環(huán)境。
若非這些,在那般嚴酷的自然環(huán)境下,那些新兵可能早被內心的恐懼、懶惰和貪婪打倒了。在采訪中他們或許沒有表達出來,但卻是我真切體會到的是,盡管他們身體疲憊不堪,但他們的精神卻十分平和和純靜。這和我們現(xiàn)代都市人的狀態(tài)正相反,我們是身體舒適,精神糾結。
當我看到兩年的高原軍旅生活給新兵帶來的變化時,我強烈地感受到他們某種意義上是在進行一場精神的修行,這種改變如此深刻,觸及他們的靈魂。我們常說尋找靈魂伴侶,卻屢屢不得。他們卻做到了。
中國有句老話叫: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蛟S,我眼前的這些年輕人,此前算不上什么好男,因為按照世俗的標準他們不學無術,調皮搗蛋。但我確定的一點是,當他們脫下軍裝時,他們確實是堂堂正正的好男人,因為經(jīng)過無盡的傷痛,他們懂得了什么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兄弟情義,也就是人之所以為人最根本的東西只在生命本身,別無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