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說明:本文作者和來自中國香港、荷蘭和拉脫維亞的“毅行者”與近1000多位遠足愛好者于8月29-30日參加了樂施會在比利時組織的慈善毅行活動,幫助主辦方籌集善款。 攝影 Justin Jin
九個月前的元旦,我在布魯塞爾郊區(qū)徒步行走了20公里。而正是有了這次愉快的經(jīng)歷,我在新年伊始便許愿:今年至少完成20次20公里的健走。
我將這一新年愿望放上了微信朋友圈,不久就引起了一位朋友的注意,并向我發(fā)來戰(zhàn)書。蔡敏君是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政府駐布魯塞爾經(jīng)濟貿(mào)易辦事處的副代表,看了我的朋友圈她便積極地邀請我參加樂施會發(fā)起的100公里毅行者活動。該活動于八月底開始,參與者們將從德比邊境出發(fā),徒步100公里穿越比利時的森林、山丘和草地。
蔡敏君告訴我,這個活動簡單來說就是邀請四個人組成一個小組徒步走,在30小時內(nèi)完成100公里,并籌集一定的善款。
我一下就喜歡上了這個別具意義的挑戰(zhàn),同時我也覺得能為需要幫助的人們身體力行做些什么是一件很榮幸的事。生長在四川,從小我便早已習(xí)慣了漫漫的山路。因此,對于這一看似艱巨的任務(wù),我信心滿滿。
就在我接受挑戰(zhàn)不久之后,來自拉脫維亞、目前在歐盟機構(gòu)工作的同傳翻譯Inese Duka和來自荷蘭的記者Heleen van Geest也相繼加入了我們的隊伍,“香港能行 (Hong Kong Can Do)”整裝待發(fā)(以香港命名是因為蔡敏君的辦事處是本次慈善活動的贊助方之一)。
由于隊員們各自的工作都很忙,出發(fā)前我們一共只見了兩次面,外加一次50公里的預(yù)熱訓(xùn)練。8月29日一早,我們便和另外1000名參與者共同出發(fā),開始了100公里慈善徒步走活動,大家的終極目標(biāo)是籌集到至少50萬歐元的善款。
設(shè)定的路線基本是在比利時Haute-Fagnes國家公園周邊,可以體驗從亞高山到亞寒帶氣候的變化。
在烈日下,我們四人手拄登山棍,穿過了森林、山丘和草地、越過了河流和窄橋,終于在傍晚太陽落山的時候成功完成了旅程的前50公里。
在享用完van Geest的老公為我們精心準(zhǔn)備的美味晚餐后,我們將水壺裝滿水,又連忙踏上了夜行之旅。皓月當(dāng)空,銀光透過高聳的樺樹和冷杉灑向森林深處;夜晚的空氣涼爽、沁人心脾,我們就這樣行進在安靜的曠野里。沉浸在綺麗的風(fēng)景中,大自然的力量也竟像一劑良藥般悄然治愈了我腳后跟的酸痛。
但長途跋涉卻使得蔡敏君的膝蓋受傷,下坡的時候更是疼得厲害,她只得跛著腳盡力跟上隊伍。于是乎我們改變策略,兵分兩路,由Duka和van Geest打頭先行,我陪著蔡敏君在后面慢些走。當(dāng)我倆到達相約的休息站時,她們不僅為我們準(zhǔn)備了食物,更是為蔡敏君安排了醫(yī)療急救以備不時之需。
經(jīng)過三次短暫的休息調(diào)整后,我們終于在第二天凌晨抵達了終點前的最后一個休息站,想著僅僅十公里開外的終點線,我們疲憊不堪卻又滿懷欣喜。而也正是到了這一步,我們才確信雖然蔡敏君的傷痛使我們的行進速度減慢,但我們?nèi)钥梢栽谝?guī)定時間內(nèi)達到終點。
三小時后,我們一行四人手拉手越過了位于比利時德語區(qū)首府奧伊彭的終點線,這里恰恰也是28小時前我們出發(fā)的起始點。那時,掌聲、歡呼、擁抱和獎牌迎接著我們。
其實給予我動力、讓我堅持走完這100公里的就是van Geest念叨的一句話:有付出才會有回報 (No Pains no Gains)。還有,隊友的相互幫助以及蔡敏君忍痛毅行的精神也是對團隊莫大的激勵。
人群之中,van Geest的婆婆也在終點線那里迎接我們。她鼓勵我說道:“你是個非常勇敢的年輕人。要記得,以后不管在你的生活中發(fā)生了什么,只要想想這次100公里的歷練、想想這途中你遇到的險阻,你就會發(fā)現(xiàn)人生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過不了的坎兒.”
正如她所言,我不會忘記跨越終點線的這一刻,它時刻激勵著我向人生更大的挑戰(zhàn)進發(fā)。還有一件另人高興的事:通過四位隊員的努力和堅持,我們幫主辦方籌集到了超出預(yù)期金額的善款。
我們團隊的成功不禁讓我想起了非洲的一句諺語:偌要走得快,獨自上路;偌要走得遠,結(jié)伴而行。
(本文是中國日報歐盟分社首席記者付敬于9月9日在《中國日報》上發(fā)表的專欄文章,中文翻譯為歐盟分社實習(xí)記者郜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