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有羊城,先有光孝”。這是一句家喻戶曉的廣州民諺,形容建寺至今長達一千七百多年的光孝寺。光孝寺被譽為嶺南第一名剎,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列入全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曇摩耶舍、達摩、鑒真、惠能等中外高僧都曾在光孝寺弘法,在中外文化交往史中留下燦爛的篇章。
雖然位于千年商都的廣州中心城區(qū),光孝寺依然是一片清凈之所。寺內古木參天,環(huán)境清幽,有多個國寶級的文物古跡:達摩祖師親手開鑿的洗缽泉,距今已有1400年歷史;藏有六祖惠能剃度頭發(fā)的瘞發(fā)塔;祖堂前的菩提樹系南朝時智藥三藏從印度帶來栽種的,是中國的第一棵菩提樹;始建于東晉時期的大雄寶殿,是廣州最古老的建筑之一;東、西鐵塔是南漢國在廣州遺留下來的古跡,也是國內目前的最古老、最完整的鐵塔……
借用一句名言,大寺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文物古跡固然燦爛,人物趣事更是精彩。
光孝寺是中外佛教交往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和縮影。南朝期間,達摩祖師東渡廣州,在光孝寺傳授佛學;唐代高僧鑒真第五次東渡日本時,被大風吹至海南島,然后來廣州光孝寺停留。當然,最著名的佛教典故要數(shù)六祖惠能在光孝寺所作的“風幡論辯”。
惠能乃廣東新興人,是個不識字的文盲,卻潛心學佛,成為禪宗南派的開山鼻祖。
唐高宗儀鳳元年(676年)的一天,印宗法師正在光孝寺內給僧眾講經。陣風吹來,寺院內懸掛的旗幡隨之飄起。印宗法師即向眾僧提問:到底是風在動?還是幡在動?眾僧議論紛紛,一曰風動,一曰幡動。
惠能緩緩道:非風動,非幡動,仁者心動。印宗法師深為贊許,眾皆嘆服。光孝寺內的風幡閣為唐代始建,就是為紀念六祖惠能的“風幡論辯”事跡。
這一經典也被此后的佛門弟子視為高妙的佛理,也被后世人無數(shù)次地反復論辯、傳誦及演繹。甚至著名導演王家衛(wèi)的電影《東邪西毒》的片頭題辭也引用了這一佛家名言,可見其影響之深遠。
關于作者:李文芳,中國日報廣東記者站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