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賈湖骨笛。
中國歷史特質之六,中華文明史緊緊貼近中華大地而運行不息,是“大地上的事情”;中華科學技術,亦緊貼大地生命而將思想與觀測的觸角,探入浩瀚無垠的寥廓蒼穹。
伏羲-賈湖骨笛圭表的制成,就是這一科學思維的產(chǎn)物。
首先,鶴舞吉祥,丹羽賜福——伏羲-賈湖人,取仙鶴翅膀的尺骨,制成舉世震驚的“賈湖骨笛”,作為通天報時的神鳥,骨笛歌頌著天下華美、寧謐和平。
大型候鳥群之天鵝、大雁、丹頂鶴等,精準守候著天時(每5日為一候,全年72候),敏銳標記著大地物候之細微變化,中國人尊之為神鳥,丹頂鶴就被尊為“仙鶴”。
丹頂鶴氣管長達1·6米,胸骨壁厚,骨內有氣孔,聲音可在胸骨內盤旋3周,好似彎曲的長號,聲音可傳3000米以外,且體態(tài)秀美,舉止輕盈,其仰天鳴叫的姿態(tài),能歌善舞的品性,使得古人對其愛賞有加?!对姟ば⊙拧Q鳴》曰:“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妙形容也;鶴鳴常在夜半,具有夜晚報時功能,鶴十歲,十二時辰俱鳴(劉希平等:《丹頂鶴》25頁,上??萍汲霭嫔?000年版),春秋分的遷徙、往返、鳴叫、翱翔、舞蹈,指導著中國農(nóng)耕文明的偉大事業(yè),故受尊為仙鶴、神鳥。
其次,丹頂鶴的翅膀制成的骨笛,可測日通天。
伏羲-賈湖人發(fā)現(xiàn),覆蓋在丹頂鶴初級10根白色飛羽之下的長有16根黑色次級飛羽的尺骨,與8根肱骨上的三級飛羽,構成日影變化的完整曲線;還發(fā)現(xiàn),丹頂鶴翅膀的尺骨上有均勻分布的乳突,形成了天然的鉆出七個音孔的參照,據(jù)此制成的“賈湖骨笛”完美對應著七音階和日影推移等一系列天文物候之象,遂成為伏羲時代“圭表以測日影”的天文儀器和“律管候氣”測天法的精美器械,伏羲文明創(chuàng)制“河圖”八卦之天文歷法等科學-哲學-人文體系的偉大智慧奧秘,如今豁然明晰了,中華10000-9000年繁盛之謎,燦然破曉矣!
再次,賈湖骨笛圭表的制成,顯示伏羲時代科學技術對重要動植物的生命習性的觀測、研究與把握的精細化程度。
伏羲-賈湖人驀然發(fā)現(xiàn)了丹頂鶴夜半鳴叫、伴舞紅日東升等禽鳥習性,遂狩獵、捕獲之,取其翅膀尺骨,制成骨笛,吹奏出人類第一支愛情歌曲……陽鳥交歡,仰天示愛,伏羲“圭表”制成,測日、測風、測天精準,農(nóng)耕、漁獵、畜牧秩序井然,中華伏羲文明因天文學等遠古科技的巨大進步而實現(xiàn)偉大突破。
史載伏羲時代“服牛乘馬”,對動物習性的精細觀察與把握,是伏羲部族生存發(fā)展壯大的一大關鍵。
伏羲-賈湖人發(fā)現(xiàn),丹頂鶴是單配制,雌雄一旦交歡,即長期廝守,排斥其他個體。雌雄丹頂鶴在求偶、炫耀、嬉戲、交歡時的舞蹈,極其華美,歌聲直沖霄漢;他們仰天鳴叫、對鳴的身姿,呈雌雄不同樣貌:雄鳥身姿挺拔,頭頸固定,尾羽上翹,與地面形成90度垂直夾角;雌鳥鳴叫、求歡時,身姿與地面呈70度夾角,頭頸、身軀、尾巴輕搖。
丹頂鶴仰天鳴叫、對鳴求歡時兩喙的張開角度,呈25·14度夾角,正與太陽巡天時自夏至日至秋分日的太陽位置吻合,丹頂鶴被尊為“陽鳥”的原因之一,即在其鳴叫的方向(鶴鳴朝天朝日)和兩喙張開的口形,正對應著夏半年的太陽視位置;“陽鳥”稱謂的另一原因,則是丹頂鶴的頭部“紅頂”,猶如一輪升起的紅日,而其頭部側面的羽毛,一半黑一半白,正是“太極陰陽”兩儀交纏、二氣互動的美麗象征。
伏羲-賈湖人從丹頂鶴的身姿、體態(tài)、鳴叫、歌舞等諸多習性中,穎悟出神鳥通天、陽鳥測日的天文學含義,不僅取丹頂鶴翅膀的尺骨,制成賈湖骨笛,作為遠古測天儀器“圭表”中的“圭”,即日影投射在賈湖骨笛七個音孔上的刻痕標記,更取牛的大腿骨(股骨,古稱“髀”,詳見古籍《周髀算經(jīng)》),仿生于雄丹頂鶴仰天求歡鳴叫時的挺立身姿與兩喙夾角,制成“伏羲古髀”,作為測天儀器中的“表”,實現(xiàn)了中國遠古天文學的偉大突破!
又再次,昊天-潛龍氏部族系統(tǒng)的科學研究水平,造就了遠古天文學與科技發(fā)明的重大發(fā)現(xiàn)——賈湖骨笛圭表。
最后,紅日東升,丹鶴翱翔,賈湖骨笛-伏羲古髀組合制成的遠古測日圭表,奠定了伏羲文明的科技-人文-哲學水平的高超,奠定了伏羲族治理下的天下部族大聯(lián)盟的穩(wěn)固親密,奠定了中華文明得以多次戰(zhàn)勝洪水、雷電、風暴等災害而巍然屹立的文明根基,奠定了伏羲定都宛丘、建成全球史上第一個大一統(tǒng)國家的統(tǒng)治基礎。
伏羲文化遍布全國,清晰表明:伏羲文化越出地域范圍,成為中國大一統(tǒng)第一個穩(wěn)固繁盛的文明形態(tài)!
賈湖M344墓葬出土的“賈湖圭表”,被配置在人體骨架頭部上方的龜甲中,證實了河圖、洛書之獸骨、龜甲,是《河圖》測天體系的重要器具,而“伏羲-賈湖古髀圭表”上刻畫的鳥形(丹頂鶴)圖案,清晰呈現(xiàn)了古髀(鳥喙仿制品,又稱叉形器)與古圭(骨笛)組合測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之日影長度的整套天文歷法科技-人文體系及其背后“仰天而生”的河圖哲學信仰!
峰按:中華人文主義,作為全球人文主義的智慧始祖與文明本源,在中華大地、伏羲文明中,浩然如日月,照耀人寰者也!
古籍記載“伏羲,風姓,生于雷澤,出乎震,都陳(宛丘,河南淮陽),號太昊”等,全國各地均有伏羲文化的考古遺址出土,或“伏羲廟堂”遺跡與歷史傳說,揭示伏羲文化越出地域范圍,成為中國大一統(tǒng)第一個穩(wěn)固繁盛的文明形態(tài)!
遠古大自然環(huán)境的劇烈變遷,在暴風、雷電象征的大洪水泛濫的危急狀態(tài)下,伏羲部族靠其發(fā)明的遠古圭表,測日、測風雨、測氣候-物候-農(nóng)耕-畜牧之先的高超科技-人文能力,率廣大部族,在全國范圍內(東起海岱,西至甘肅大地灣等)一次次成功遷徙,建立多個繁榮的文明聚居區(qū),最終受天下各部族擁戴,尊為太昊帝,即掌握太陽奧秘的首領、領袖,結成中華部族大聯(lián)盟,都陳,完成了中華大一統(tǒng)國家雛型的第一次凝結,故受尊為“人文初祖”。
中華正統(tǒng)史觀的重大結論之九(續(xù)前):
(九),伏羲部落聯(lián)盟依靠“賈湖骨笛測日圭表”等遠古科技-人文實力,率領天下各部族,戰(zhàn)勝數(shù)次大洪水,初建中國大一統(tǒng)王道文明——讓人民安居樂業(yè)的古典憲政文明體系!
在距今8000年前后的最后一次大洪水的威脅下,伏羲率領的天下部族大聯(lián)盟,歷經(jīng)千難萬險,終于來到河南南部的宛丘,見其地勢較高、山林環(huán)繞、土壤肥沃,六龍氏向伏羲建議,在此定都,發(fā)展農(nóng)耕、畜牧,建造宮殿屋宇,贏得文明喘息與進步的根基。伏羲命昊天-潛龍氏取出“賈湖圭表”測天,發(fā)現(xiàn)此地居“華夏之中”,日影端正,陰陽協(xié)調,陽光燦爛,遂定計。伏羲部族聯(lián)盟豎起“龍”旗號,建造“太極殿”,大興河渠灌溉,農(nóng)耕畜牧日益繁盛;與此同時,大興書契文教,結繩之政,被《河圖易經(jīng)》等天文歷數(shù)之學、原始文字之學所取代,遠近歸附者日盛。
太極殿告成,龍旗招展,丹頂鶴翩然翱翔天際,伏羲、女媧、六龍氏等,各居其位,伏羲命人彈奏琴與瑟之妙曲清歌《扶來》、《立基》,中華文明生活之“創(chuàng)始、根基”,就此奠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