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歷十月十五,拉薩地區(qū)傳統(tǒng)宗教節(jié)日“白拉日追”。從凌晨到下午,大昭寺一層大廳內,人潮涌動,信教群眾爭相瞻仰藏傳佛教女性護法神班丹拉姆的蛙臉尊容。
“白拉日追”的準確稱謂是“白拉日熱布”。簡單地說,“白拉日追”是對護法女神班丹拉姆護佑佛法的答謝儀式。這些年,常常聽到人們將“白拉日追”稱為“婦女節(jié)”、“仙女節(jié)”,這樣的稱謂變化中體現(xiàn)的是宗教活動的世俗效果。千百年來延續(xù)下來的宗教活動,在延續(xù)中見證變與不變的辯證邏輯。
每年藏歷十月十五的“白拉日追”如期舉行,作為傳統(tǒng)的宗教活動沒有變。僧俗信教群眾涌入大昭寺,瞻仰班丹拉姆的蛙臉尊容,祈禱六道眾生往生極樂的虔誠信仰沒有變。僧俗信眾上供下施,力所能及行善,推崇善心善舉的思想沒有變。班丹拉姆與拉薩吉曲河對岸的至宗贊隔河相望,對美好愛情的追求沒有變。
“白拉日追”如今由寺院舉辦,成為信教群眾自愿參與的宗教活動。按照傳統(tǒng),瞻仰班丹拉姆的信眾不分男女。而如今,興許是因為班丹拉姆是女性護法神的緣故,興許是女性“半邊天”的社會地位得到確立在宗教活動中的“群體自覺”,女性在“白拉日追”宗教活動中更加踴躍而突出。按照傳統(tǒng),藏歷十月八日到十五日期間,成年人會給孩子們一些零花錢,稱之為“白拉頓羌”。而如今“白拉頓羌”成為男性親友向女性表達節(jié)日祝賀的方式,給小女孩、女性前輩贈送幾元、十幾元、幾十元以示道賀,年輕人則更多是分發(fā)微信紅包。按照傳統(tǒng),當日下午,拉薩居民晚餐做“香齋”飯即咖喱土豆飯。而如今,女性同胞上午朝拜班丹拉姆,下午相約聚餐,藏餐、湘菜、四川火鍋、北京涮羊肉亦或西餐,或者相約美容、購物等等,個中變化不一而足。
變是必然,變是真理。這些表象的變化背后,是藏傳佛教社會角色的轉變。舊西藏,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延續(xù)千年。政教合一制度創(chuàng)造的是藏傳佛教的輝煌,留下的政治上的黑暗,經(jīng)濟上的衰敗和人民生活的貧苦。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西藏實行民主改革,1965年西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成立。藏傳佛教走下居于政治統(tǒng)治地位的蓮花寶座,回歸到宗教應有的位置。被奴役千年的“子民”變成了國家的公民、社會的主人。
贊頌女性美的詩詞讀過不下百篇,《白綠度母頌詞》、《拉姆綱嗦(女神酒供)頌詞》屬其中佳作。對藏傳佛教兩位美女神靈的女性之美贊美至極,法力巨大頌揚至極,求助護佑誠摯至極。然而,我看到的只是文辭之美,卻不知這些經(jīng)文經(jīng)過了多少代虔誠信徒的傳承、補充、完善和積淀。就在今天,蛙臉班丹拉姆從大昭寺樓梯轉角處的狹小空間迎請至內院大廳,得見天日。瞪大又圓又大的蛙眼,班丹拉姆看到眼前如潮的信眾中身著節(jié)日盛裝,載歌載舞的女性人群是一道特別的風景,虔誠依舊,卻多了滿臉的幸福。班丹拉姆看到的不僅是虔誠的膜拜,還有歡樂的郭莊;聽到的不僅是虔誠的祈禱,還有幸福的歌聲;收獲的不僅有潔白的哈達,還有那青稞酒沁入心扉的甘甜??吹竭@一切,美麗至極、法力弘大的班丹拉姆是喜悅、是嫉妒、還是無奈,無法揣測。
班丹拉姆蛙臉法相的左側便是法王松贊干布像,慈祥與威嚴聚于一身。曾讀藏文史書載,法王松贊干布為了改變“紅臉羅剎”藏人尚武彪悍習性,迎取佛法并廣為弘揚。法王松贊干布坐像東南側入口進去,內殿深處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前香煙繚繞、佛燈通明,無數(shù)佛教信徒前來朝拜。法王松贊干布坐像西南側大昭寺西門石板上無數(shù)信徒俯身磕頭的印記清晰可見。史書記載,因對佛教采取禁絕措施,842年,朗達爾瑪被佛教僧人拉隆·貝吉多杰刺殺,終結了朗達爾瑪?shù)慕y(tǒng)治,也終結了吐蕃王朝,被史學界稱為藏傳佛教前弘期與后弘期的分界點。吐蕃王朝終結不復,而佛教在起起落落中生根發(fā)芽,以致根深蒂固。眼看今日場景,法王松贊干布是依舊沉醉于輝煌成就中還是在思考佛教在藏傳播的得與失,量與度?思考是繼續(xù)陶醉在信仰里還是卸下千年重負,只帶菩提善心,奮起直追,跟上時代的腳步?法王試問身邊的班丹拉姆,女神已微醉,不作答復。惟有問眼前的人們來答。
關于作者:達窮,中國日報西藏記者站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