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山東半島的青島屬于古代齊國管轄地域,獨特的地理位置使齊國文化以開放和包容的先天性特質著稱于世,塑造了青島文化具有的融合、吸收和兼容并蓄的特性。
青島文化具有的特性,加上青島的美麗風光,許多文人墨客都曾慕名而來,在青島駐足徘徊。
康有為就是與青島結緣很深的一位文化名人。1917年他首次踏上青島,就對青島的綺麗風光贊不絕口,稱頌青島“青山綠樹,碧海藍天,中國第一”。1923年,他定居青島,在青島度過了他人生中的最后四年時光。
1897年,德國侵占青島,次年與清政府簽訂《中德膠澳租借條約》,租借青島地區(qū)99年。1914年,日本趁德國忙于歐洲戰(zhàn)場,出兵青島,擊敗德軍,占領青島。1917年,日本分別與英、法、意、俄四國達成秘密協(xié)議,四國答應日本在戰(zhàn)后可以享有德國在山東的權利。
1918年“一戰(zhàn)”結束,在帝國主義列強“分贓”的巴黎和會上,日本無理要求將其攫取的德國在山東的各種權利合法化,英、法、美犧牲中國利益,決定把日本的要求寫入《凡爾賽和約》。梁啟超及時把巴黎和會上西方列強拿中國主權做交易的內幕傳回國內,康有為聞之驚魂泣血,他奮筆疾書,在《促南北速議和以應歐洲和局電》文中,吁請北洋政府和南方孫中山的革命力量聯(lián)合起來,一致對外,堅決收回青島主權。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生高呼“還我青島”“保我主權”,走向街頭,舉行游行示威。5月6日,康有為發(fā)出《請誅國賊救學生電》,對北京大學生愛國運動大加贊揚,電文中說:“則學生此舉,其可謂代表四萬萬之民意,代伸四萬萬之民權,以討國賊者?!?3日,康有為又在《公言報》上發(fā)表文章,贊頌北京學生“發(fā)揚義憤,奉行天討”的愛國義舉,聲援“五四”運動。
和民國時期的青島結下不解之緣的還有楊振聲。楊振聲,1915年進入北京大學國文系學習,1919年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專攻教育學,獲博士學位,后又到哈佛大學攻讀教育心理學,1924年回國,歷任武昌大學、北京大學、燕京大學、中山大學教授,清華大學教務長兼文學院院長等職。陶行知力主在青島創(chuàng)辦國立大學,但對于國立青島大學的校長人選,蔡元培精心挑選了“性情溫和,沖默有量”的楊振聲。1930年4月,楊振聲出任國立青島大學校長,9月,國立青島大學正式成立,蔡元培親筆題寫“國立青島大學”的校名。
楊振聲不負眾望,他秉持蔡元培“兼容并蓄”“思想自由”的教育理念,聘請國內著名的學者來青島大學任教,如聞一多、梁實秋、黃敬思、黃際遇、沈從文、陳夢家,人才濟濟,盛極一時,直到1932年7月辭職。楊振聲還曾經力主開辦海洋生物學、海洋學、氣象學,使青島大學和當時的廈門大學比肩,影響至今。
沈從文,這位晚年與諾貝爾文學獎失之交臂的文學大家,一生多次來青島。1931年8月,應國立青島大學校長楊振聲的邀請,到青島大學任教,在此后的兩年多時間里,沈從文創(chuàng)作了《從文自傳》《記丁玲》《月下小景》《八駿圖》等重要作品,其代表作《邊城》也在青島醞釀而成。沈從文在給他的友人的信中說,“我在青島前后雖只二年半,但對我一生工作影響極大”。在青島時正年青力壯,創(chuàng)作欲望正盛,更重要的是文字功夫日趨成熟??烧f是一生工作最為有效果的一段日子。1932年沈從文發(fā)表了40多篇作品,出版了《虎雛》《記胡也頻》《都市一婦人》《泥涂》等集子。沈從文在青島還成功追求到了夢寐以求的戀人張兆和。所以,沈從文把在青島的時光稱為“一生中最幸福的時期”。
青島是一座文化底蘊深厚的海濱城市,1994年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在改革開放的今天,青島文化將再次展示了它的開放包容魅力,青島的明天更美好,正如1934年王統(tǒng)照在《青島素描》中滿懷深情地寫的那樣:“在國內,青島的將來是不缺少好希望的”。
(本文作者系北京聯(lián)合大學北京政治文明建設研究基地常務副主任、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