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出鍋的濮陽壯饃。攝影:黃玉良
素有“中華龍鄉(xiāng)”之美譽(yù)的河南省濮陽市,不僅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更是一個遍地美食的城市。而在濮陽眾多地方特色美食中,形如圓月的壯饃則是當(dāng)?shù)厝说淖類邸?
不久前的一個中午,筆者途經(jīng)鄭州市國基路21世紀(jì)小區(qū)附近,突感腹中饑餓難耐,放眼四顧之時,猛然發(fā)現(xiàn)了一家專售濮陽壯饃的小店。走進(jìn)店中,正好趕上該店中午第一個壯饃出鍋,筆者當(dāng)即點了半斤壯饃(十五元一斤),但見服務(wù)員端上來的壯饃被切成了三角形,厚度有四公分左右,看起來色澤金黃、皮薄餡足,聞起來味道濃香,吃起來皮焦里嫩、鮮而不膻、油而不膩、回味無窮……
結(jié)賬時,筆者見到了店老板、濮陽人周永杰。閑聊中,周永杰告訴筆者,濮陽壯饃的歷史久遠(yuǎn),用料、制作過程頗為講究,主要以小麥精粉為皮,多以鮮羊肉為主(也有的以豬肉為主),以綠豆粉皮、大蔥、姜、菜蔬、香油等多種佐料攪拌而成,經(jīng)特制工具平底煎盤(鐵制)中烤制而成。熟后的成品壯饃直徑一般在30公分左右,小的五斤左右,大的可以做到十斤左右。至今濮陽當(dāng)?shù)剡€流傳著“壯饃好,壯饃好,平鍋燜,淺油燒,肉餡香,皮脆焦,女人吃了能挑擔(dān),男人吃了好杠腰”的民諺。
切好的濮陽壯饃。攝影:黃玉良
筆者查閱相關(guān)資料發(fā)現(xiàn),濮陽壯饃的來歷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相傳明朝洪武年間,開州府(濮陽)有一位落魄書生寄宿在岳父家中,備受岳父嫌棄,其妻卻對書生相濡以沫,感情深厚。有一年,恰逢皇帝恩科,書生欲進(jìn)京趕考,其岳父生性吝嗇,啟程前不但盤纏給的少,還吩咐下人用死面烙餅讓書生帶于身側(cè),作為路上充饑之用。其妻不忍,偷偷在餅內(nèi)摻入肉餡,外皮于尋常烙餅無異。后書生得中狀元,朱元璋詢問其有何愿望。狀元稱,“原再嘗拙荊之烙餅足矣”。朱元璋好奇之下詢問狀元,為何單單喜歡粗糧烙餅?狀元答:“此間滋味陛下一嘗便知”。于是,朱元璋下旨快馬加鞭將狀元夫人接入京城,擇日獻(xiàn)上此餅。
狀元的夫人得知皇帝要吃她做的餅,怕做不好皇帝怪罪,則改良用小麥面、肉餡輔以大蔥、粉皮去膩,包好后煎炸至外表焦黃、內(nèi)里爽滑脆彈。朱元璋食后龍顏大悅,問狀元夫人此美味何名,夫人稱,此物乃油炸之饃,尚未取名。朱元璋聽后,大手一揮:“即尚未取名,又是狀元舉薦的美味,就取名狀元饃吧!”
后來,人們覺得狀元饃叫著拗口,再加上識字的人不多,狀(狀)就演變成了強(qiáng)壯的壯,寓意吃了可以強(qiáng)身健體。自此,壯饃之名延續(xù)至今。
另外一種說法是始于隋末。說是古代濮陽一帶多戰(zhàn)事,壯饃原是為戰(zhàn)士上陣殺敵壯行之食物,故名“壯饃”。
“沒吃過壯饃就不算真正的濮陽人,外地人來濮陽不吃壯饃,就不算真正來過濮陽”,這句話是筆者在查閱資料時看到一些網(wǎng)友發(fā)的帖子,濮陽壯饃的好吃亦可見一斑?!爸袊鹋坡糜涡〕浴薄ⅰ昂幽鲜∈髠鹘y(tǒng)風(fēng)味名吃之一”、“河南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等殊榮,則再一次彰顯了濮陽壯饃美味無比。
關(guān)于作者:史寶銀,中國日報河南記者站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