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站夜色 付曉勇攝
沿著歷史隧道,去敲未來之門,是件有意義的事。
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2019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tǒng)的未來”(Museums as Cultural Hubs: The future of tradition)
對于國家級博物館,如中國國家博物館,是當之無愧的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他與人民大會堂東西呼應(yīng),是歷史與藝術(shù)并重,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公眾對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參觀熱情,從2019年4月8日開始施行全員實名預約參觀機制可見一斑,為保障文物和觀眾安全,提升觀展體驗,中國國家博物館每天預約人數(shù)為3萬人。
而對于哈爾濱鐵路博物館,我們是否也承載著作為哈爾濱鐵路文化中樞的責任呢?
“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chǎn)、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讓中華文明同世界各國人民創(chuàng)造的豐富多彩的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和強大的精神動力。”館藏“鐵路老物件”是哈爾濱鐵路成長的親歷者,是“火車頭精神”的書寫者。小到中東鐵路徽標,大到鐵路機車,追憶往昔,秉持“傳統(tǒng)的未來”的理念,博物館人在堅守內(nèi)心的秩序。
守望傳統(tǒng),接力未來。哈爾濱鐵路博物館做為以鐵路為主題的博物館,將哈爾濱鐵路發(fā)展歷程和鮮活真切的“火車頭精神”,展現(xiàn)給大眾,用這些來彰顯哈爾濱鐵路文化。哈爾濱鐵路博物館是對哈鐵精神傳統(tǒng)的凝練與展示,是哈鐵文化的樞紐和家園。在特定的濃厚鐵路氛圍和空間內(nèi),博物館參觀者能用獨特的視角獲得個性體驗,內(nèi)涵緣自館內(nèi)展品,展品引發(fā)大家思考,這是博物館教育功能的轉(zhuǎn)換過程。
鐵路博物館不僅是公眾獲取鐵路知識、接受歷史教育和接受鐵路知識熏陶的重要場所,而且日漸成為人們文化休閑與旅游消費的選項之一。鐵路博物館是技術(shù)文明的結(jié)晶,徜徉期間,讓不同文化、不同背景下成長起來,生活過來的人們增進交流、增進了解,讓更多人遇上哈爾濱鐵路的傳統(tǒng),憧憬哈爾濱鐵路的未來,讓“傳統(tǒng)的未來”在哈爾濱鐵路開花結(jié)果,豈非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