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是日常比較常見的一種突發(fā)性傷害,指的是骨骼結構的完整性和連續(xù)性的中斷,通俗說就是骨骼的斷裂。骨折可以是完全性斷裂也可以是部分斷裂,并有不同表現(xiàn)形式(如橫斷、縱裂、粉碎性骨折等)。冬天由于天氣氣候等原因更是骨折高發(fā)時間段。骨折從病因上分類一般分為外傷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不同年齡人群的病因也不同:少兒青少年時期的骨折多是因為運動中的突發(fā)受害(外傷性骨折),而到了中老年多是因為運動和反應能力下降以及骨骼的生理性退化等因素所導致(病理性骨折或外傷+病理性骨折)。
骨折的嚴重程度,一般取決于造成骨折外力的強度大小,并和受傷部位的生理結構以及個人身體素質等因素密切相關。骨骼的再生能力很強,骨折的愈合周期以及愈合狀況一般與治療措施是否得當、治療方式(有創(chuàng)手術恢復期長于保守治療)、 患者年齡(年輕人恢復期短于老年人)、患者醫(yī)從性、受傷部位、患者身體素質、季節(jié)等因素相關。
經(jīng)過良好復位后的外傷性骨折,如果未合并其他病變或損傷,大多可在2至4個月的時間達到臨床愈合甚至完全愈合。骨外、內膜中的母細胞的增生和新生骨質是骨折愈合的基礎。骨折到愈合的過程一般包括血腫形成、纖維性骨痂形成、骨性骨痂形成、骨痂改建或再塑的四個階段。如果骨折后超過6個月還為有骨痂形成,就要考慮”骨不連”的可能性.
骨折病人在經(jīng)過及時準確治療后,后續(xù)的康復過程“主導權”主要就在病人自己手上了,一般說,在后期恢復康復過程中,有以下幾個方面要注意
第一:遵醫(yī)囑,不任性。很多人在醫(yī)院治療期間“狠聽話”,但往往治療回家后不太注意,比較自我,這樣既不利于康復進程,也不利于主治醫(yī)生判斷你的病情進展。
第二:注意相關部位的功能鍛煉。骨折后的受傷部位一般是需要固定和靜養(yǎng),但在這個過程中,為了防止某些肌肉組織的廢用性萎縮,也需要在一定時間后開始進行功能鍛煉。尤其是關節(jié)等部位,適度及時地功能鍛煉,既可以促進康復效果,又可以防止出現(xiàn)骨折后功能障礙。具體鍛煉方式遵醫(yī)囑。
第三:適度補鈣、常曬太陽。并適當補充鋅、鐵、錳等微量元素以及維生素C等。這些物質都是合成骨膠原、肌紅蛋白的主要原料,對骨折的恢復有很好的輔助作用。不是嚴重骨質疏松患者,一般不需要大量吃鈣片,一般注意均衡飲食都能達到營養(yǎng)攝入要求。
第四:調節(jié)情緒,積極應對。情緒的調節(jié)對任何病情都是雙刃劍,好的情緒有利于一切疾病的康復。
第五:病人家屬日常照料的時候,不要隨意搬動或者改變患處的固定方式,以防止骨痂形成前的再次錯位,影響愈合效果。
第六:喝骨頭湯基本無實際意義。不建議更不推薦在康復過程中,私自隨意吃一些補品或者保健品。
如果以上幾個方面都能做到位,肯定會加快愈合過程,而且也會讓愈合效果更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