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撒哈拉,一個距離中華大地萬里之遙的神秘異域,因?yàn)榕_灣女作家三毛創(chuàng)作于1970年代的旅行筆記和生活隨筆集《撒哈拉的故事》而吸引著海峽兩岸眾多三毛愛好者慕名來訪。
三毛和愛人荷西在沙漠邊上“阿雍城”(即今天西撒哈拉的主要城市阿尤恩)的生活說不上有多么奇幻壯闊,但在女作家隨性恬淡的筆下,生活之美安靜流淌,三毛也在歲月流轉(zhuǎn)之間成為當(dāng)代華語世界中一個富有獨(dú)特魅力的文化符號。
三毛這個文化符號的特殊之處,在于她身上所蘊(yùn)含的中華文化血脈。三毛原名陳平,1943年出生于重慶,1948年隨父母遷居臺灣。在中華民族命運(yùn)經(jīng)歷重大坎坷波折的20世紀(jì),在海峽兩岸骨肉親情被迫隔絕的時期,三毛與寶島臺灣許多老一輩文壇人士一樣,一直深懷對中華文化的熱愛。三毛這個筆名,即來自張樂平先生的《三毛流浪記》。
2020年的初春,我來到阿尤恩,入住近年來新開的一家“三毛撒哈拉”酒店。聽名字,就知道這是一家吸引華人游客的酒店,盡管這座小城并沒有什么特別的景觀。前臺小哥見我深夜到來,毫不吃驚,反倒是用并不流利的英語很熟練地告訴我中國女作家故居地址該怎么走,隨筆集里的“國家飯店”在哪里……
在阿尤恩小城街頭,我眼前看到的是土黃色為主的異域風(fēng)光,但心頭卻浮想起華夏大地翠綠的江南山水。1700年前,書圣王羲之在會稽山下為文人墨客蘭亭相聚所作的隨筆集寫序,他說:“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p>
是啊,雖然今天的世界與1970年代多有不同,但海峽兩岸的人們熱愛三毛和她的文字,都是因?yàn)閷γ篮蒙畹墓餐蛲穼?,更是因?yàn)閷χ腥A文化血脈的共同依存。在社交網(wǎng)站上,海峽兩岸人士記錄探訪三毛“阿雍城”故居的各種隨筆博客乃至網(wǎng)絡(luò)視頻不一而足。令我尤其感動的,則是許多當(dāng)代臺灣年輕人對三毛真誠的熱愛和緬懷。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一段時間以來,臺灣當(dāng)局采取種種措施意圖淡化乃至斬斷中華文化的血脈親情,大力推進(jìn)所謂“去中國化”進(jìn)程,導(dǎo)致兩岸同胞之間的正常交往遭到各種阻撓。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以三毛為代表的老一輩臺灣文壇人士身上所閃耀的中華文化之光才彌足珍貴。特別是在臺灣當(dāng)局刻意制造消極負(fù)面語境下,三毛等老一輩作者充滿真情的文字尤其能幫助寶島年輕一代加強(qiáng)中華文化認(rèn)同感。
寫在最后,唯愿割不斷的文化血脈托起祖國和平統(tǒng)一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