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來,中國拍了眾多波云詭譎的宮廷爭斗劇,里面充滿了各種驚心動魄的陰謀詭計。在古代日本,宮廷里的政治斗爭也十分激烈,很多時候這種斗爭都是親人之間相互殘殺。本文主要想談?wù)劚环Q為“權(quán)術(shù)謀略可以和任何國家、任何時代的政治陰謀家相媲美”的藤原仲麻呂的成敗,以及鈴印之爭對其成敗的影響。
藤原仲麻呂是日本奈良時代的著名公卿。他出生于慶云三年(706),父親是藤原武智麻呂(藤原南家的始祖),祖父是藤原不比等,曾祖父是藤原鐮足(中臣鐮足),從小率性而聰明,尤其精通算術(shù)。天平六年(734)至天平二十年(748),他從從五位下升至正三位,中間經(jīng)歷了父親去世(藤原不比等的四個兒子均因為天花去世)、堂兄叛亂(藤原廣嗣之亂)等事件。
天平勝寶元年(749)七月,圣武天皇以不堪政務(wù)操勞為由讓位于阿倍內(nèi)親王,是為孝謙天皇(女帝)。同月,作為孝謙女帝表兄的藤原仲麻呂升為大納言。此后,在姑姑藤原光明子皇后的支持下,又兼任新設(shè)置的紫薇中臺(這個職位是由光明皇后的后宮職位發(fā)展而來的,擁有和太政官相同規(guī)模的官員數(shù)量,掌管著國家權(quán)力的核心)的長官——紫微令中衛(wèi)大將。從此,藤原仲麻呂的權(quán)勢與日俱增,逐漸凌駕于左大臣橘諸兄和右大臣藤原豐成(藤原仲麻呂之兄)之上。
天平勝寶八年(756),圣武上皇去世時,遺言立道祖王為皇太子。但是,天平寶字元年(757),道祖王因為在國喪中的失德失禮行為被廢除,藤原仲麻呂于是力排眾議,推舉舍人親王之子大炊王(大炊王娶藤原仲麻呂去世的長子藤原真從的妻子為妻,并一直住在藤原仲麻呂的私邸)為皇太子。由此,藤原仲麻呂的權(quán)勢更是如日中天,同時也遭到了其他許多公卿的嫉妒與不滿。
天平寶字元年(757年)七月,橘諸兄(因藤原仲麻呂的誣告,已在失意中去世)之子橘奈良麻呂秘密會合對藤原仲麻呂不滿的大伴古麻呂、小野東人以及安宿王、黃文王等人,籌劃以政變形式鏟除藤原仲麻呂。然而,他們的計劃尚未實施便遭泄露,同時藤原仲麻呂也意識到了橘奈良麻呂的動向,加強了戒備,因此,橘奈良麻呂等主謀很快便被捕殺,其他被連坐而遭到流罪、徒罪、沒官等處罰的官員達443人。藤原仲麻呂借由“橘奈良麻呂之變”,將對自己不滿的政敵一掃而光。
天平寶字二年(758)八月,孝謙女帝先是改元天平寶字,然后讓位給皇太子大炊王(淳仁天皇),自己成為太上皇。此時,日本仿唐之風(fēng)達到頂點,藤原仲麻呂更是陶醉于絢爛的唐文化,開始施行儒教所提倡的“仁政”,如提高中男、正丁服役的最低年齡,雜徭年限減半,創(chuàng)設(shè)體察民間疾苦的“問民苦使”等。與此同時,藤原仲麻呂還把官名也按照中國的習(xí)俗加以修改,如將“太政官”改為“乾政官”,“太政大臣”改為“大師”,“左大臣”改為“大傅”,“右大臣”改為“大?!?,“大納言”改為“御史大夫”,“民部省”改為“仁部省”,“刑部省”改為“義部省”,“治部省”改為“禮部省”,“宮內(nèi)省”改為“智部省”,“中務(wù)省”改為“信部省”等等。依據(jù)新的官制,藤原仲麻呂先被任命為“大?!保€被賜新名“惠美押勝”,不久升任“大師”,也就是太政大臣(首次由皇子以外的人來擔(dān)任太政大臣),開始獨攬朝政。
此時,藤原仲麻呂得知了一個令他大為震驚的消息,即唐朝爆發(fā)了安祿山之亂。藤原仲麻呂擔(dān)心安祿山在形勢不利時有可能將矛頭對準(zhǔn)日本,于是命令大宰府加強防備,同時以新羅對日本無禮為由,制定了征伐新羅的計劃。不過,在征伐新羅的計劃實施之前,藤原仲麻呂的后臺藤原光明子皇后去世了,其與孝謙上皇的關(guān)系也出現(xiàn)了裂痕。
藤原仲麻呂推行的唐朝化政策由于過于激進,觸犯了很多守舊貴族的利益,再加上全國疫病流行,社會動蕩,于是他們聚集在孝謙上皇周圍,鼓動她重新奪回朝政大權(quán)。尤其是道鏡和尚獲得了孝謙上皇的寵信,開始掌握實權(quán),并不斷插手朝政事務(wù),導(dǎo)致藤原仲麻呂與上皇集團之間矛盾日益加深。
天平寶字六年(762)六月,孝謙上皇召集文武百官于朝殿,公開指責(zé)淳仁天皇,并宣布“政事常祀小事今帝給,國家大事賞罰二柄朕行”。也就是說,日常祭祀等禮儀性的小事由淳仁天皇主持,國家大事(有學(xué)者認為主要指對外作戰(zhàn))與賞罰等則由孝謙天皇來決斷。事實上,政治實權(quán)開始從淳仁天皇轉(zhuǎn)移到孝謙上皇那里。不過,因為當(dāng)時象征天皇最高統(tǒng)治權(quán)力的驛鈴和內(nèi)印(以下簡稱鈴?。┮廊挥勺≡趦?nèi)里的淳仁天皇保管,因此,淳和天皇仍能行使天皇權(quán)力。這樣一來,淳仁天皇、藤原仲麻呂陣營和孝謙上皇、道鏡陣營的政治斗爭全面展開。
在以律令法為基軸所形成的國家統(tǒng)治體制中,驛鈴是攜帶公文書的驛使使用驛馬時所必需的證物;內(nèi)印是下達的公文書是否有效的重要標(biāo)志。驛鈴與內(nèi)印作為日本律令制國家最高統(tǒng)治者權(quán)力的象征,是公文書能否順利傳達的重要憑證。藤原仲麻呂之亂中對鈴印的爭奪正反映了鈴印對古代律令制國家政治統(tǒng)治的重要作用。
天平寶字八年(764)九月,對于局勢感到不安的藤原仲麻呂意圖憑借軍事力量與孝謙上皇對抗,任命自己為“都督四畿內(nèi)、三關(guān)、近江、丹波、播磨等國兵事使”,并令以上十國各自抽調(diào)出士兵二十人用以訓(xùn)練,這些人其實就成為了藤原仲麻呂的私兵。但是,藤原仲麻呂為了增加私兵的數(shù)量,私底下卻并不是說抽調(diào)二十人,而是說需要六百人。值得注意的是,藤原仲麻呂是通過外?。ㄌ儆。┫蚋鲊鞠逻_公文書。原本如此重要的公文書的下達,必須有內(nèi)印的蓋印,但藤原仲麻呂大概是因為擔(dān)心泄露了改竄兵士的數(shù)量秘密,所以在下達公文書中均用自己保管的外印蓋印。
然而,負責(zé)制作公文書的大外記高丘比良麻呂擔(dān)心自己卷入禍端,很快就將此事密告孝謙上皇。孝謙上皇于是果斷采取行動,派遣專門負責(zé)鈴印收授大權(quán)的少納言山村王,前往淳仁天皇的中宮院沒收了鈴印。聞知此事的藤原仲麻呂立即派其第三子藤原久須麻呂率軍隊襲擊山村王,奪回鈴印。這樣一來,藤原仲麻呂的造反昭然若揭。孝謙天皇得到緊密情報后,命令坂上苅田麻呂射殺敵軍,再次將鈴印奪了回來,并剝奪藤原仲麻呂的官位,取消其藤原之姓,沒收其田戶。于是圍繞鈴印的爭奪,叛亂終于全面爆發(fā),史稱藤原仲麻呂之亂。
藤原仲麻呂失去鈴印后,攜帶太政官印出逃出平城京,意圖逃往近江國。孝謙上皇則召回受到藤原仲麻呂打壓的吉備真?zhèn)渥鳛橹行l(wèi)大將指揮討伐軍。因無法將淳仁天皇帶在左右,藤原仲麻呂在叛逃途中匆忙將天武天皇之孫冰上鹽燒擁立為天皇,并把自己兒子們的官位提拔為與親王相同的三品,將蓋有太政官印的文書(太政官符)告知諸國。但各地的官軍拒絕執(zhí)行藤原仲麻呂的命令。最終,經(jīng)過8日的激戰(zhàn),藤原仲麻呂潰敗,并在琵琶湖的船上被俘。叛亂平定后,發(fā)動叛亂的藤原仲麻呂被斬首,助長叛亂的淳仁天皇被廢黜后又被流放至淡路幽禁,史稱淡路廢帝,孝謙上皇則重祚(稱德天皇)。
藤原仲麻呂敗亡的原因很多,如朝野上下對他的不滿與憎恨,頗具軍事才能的吉備真?zhèn)渲笓]有方等等。其中,藤原仲麻呂在鈴印爭奪中的失敗對藤原仲麻呂最終的敗局也有著重要的影響。首先,獲得鈴印的孝謙上皇,既可以征調(diào)各地的兵力,又可以頒布詔敕,籠絡(luò)人心。其次,藤原仲麻呂戰(zhàn)敗后率軍逃往近江國時原本兩條路可供選擇,一條是近道,一條是遠道。藤原仲麻呂最終選擇了遠道,因為近道是官道,沒有鈴印的藤原仲麻呂想在官道上通行必然會遇到阻礙。然而,獲得鈴印的孝謙上皇,準(zhǔn)確地判斷出藤原仲麻呂的動向,從而再次獲得了主動權(quán)。
藤原仲麻呂之亂以爭奪鈴印為開端,“說明這時按照天皇下達的文書而運作的機制律令已經(jīng)建設(shè)完畢,并在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揮作用”。鈴印作為最高統(tǒng)治者天皇權(quán)力的象征和治理天下的信物,它不僅是中央與地方之間的使者往來、物資運輸?shù)闹匾罁?jù)與防止偽造公文書的有效方法,而且是順利傳達公文書和有效征調(diào)地方兵力的憑證,對確保和強化日本律令制國家對社會的政治統(tǒng)治起著重要作用。
本文根據(jù)《古代日本皇親制度研究》(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21年版)一書第一章第二節(jié)第三部分補充、修改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