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文章里寫到丘逢甲,有臺灣青年學者問:不是“邱逢甲”嗎?清代文獻所記逢甲之姓多做“邱”,逢甲生前亦常自署“邱逢甲”,及逢甲歿后其族人所撰文件如丘馥《倉海先生墓志銘》等咸以“丘”為逢甲之姓。原來,孔子名丘,“丘”姓有諱圣名,所以在清雍正三年十二月禮部奉旨議復:先師孔子圣諱理應回避,此后凡系姓氏俱加偏旁為邱字(事載《清實錄》)。辛亥鼎革,閩粵兩省邱姓族人倡復丘姓,逢甲歿后其族人已復丘姓遂記逢甲之姓為“丘”也。
丘逢甲生于清同治三年甲子(1864年),故有“公初諱逢甲,以逢甲子年生也”之說。實際上,逢甲長兄名先甲,其弟輩源甲、樹甲、瑞甲、兆甲、崇甲、同甲、世甲也名用甲字。
逢甲之名同生年有關的不僅在“甲”,還在“逢”。按照太歲記年之法,甲子年為“閼逢困敦之年”,其名逢甲應“逢”字、其字仲閼應 “閼”字也。
逢甲中進士后官拜“工部主事”(連橫《臺灣通史》誤記為“兵部主事”)。其友人、鄉(xiāng)人和親人稱之為“邱工部”,也稱之為“邱水部”。如許南英《窺園留草》就有號稱呼丘逢甲為“邱工部”、為“邱水部”。丘氏家族文件《潛齋先生墓志銘》記丘逢甲官拜“工部主事”又迭稱丘逢甲為“水部”。原來,丘逢甲的官職全稱是“工部主事虞衡司”,虞衡司掌管山澤即水利之事,唐代曾置水部設郎中、員外郎各一人。稱丘逢甲為“邱水部”是將司級抬舉為部級的說法。
(2018年6月18日記于北京)
(作者汪毅夫系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