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臺灣彰化貢生吳德功參與抵抗日軍侵臺的戰(zhàn)事,思痛子《臺海思慟錄》(收《近代史資料》1983年第1輯)記有其人其事。事敗,吳德功悲而作《讓臺記》(收《近代史資料》1981年第1輯),并于文末嘆曰:“余嘗讀詩至《豈曰無衣》之章,一則曰‘與子同袍’,再則曰‘與子同仇’,三則曰‘與子偕行’。未嘗不嘆握兵符者,要合萬眾為一心,顧公義不顧私憤,怯私斗勇于公斗。乃大敵當(dāng)前,竟不降心相從,各持意見?!钦\何心哉!”
《豈曰無衣》收于《詩經(jīng)·秦風(fēng)》,是2000多年前秦國將士出師的古老的誓詞,《讓臺記》則是100余年前的作品。今日,“臺獨(dú)”對于臺灣人民而言“乃大敵當(dāng)前”,是極端危險(xiǎn)的敵人。“合萬眾為一心,顧公義不顧私憤,怯私斗勇于公斗”是臺灣人民的期許?!扒铀蕉贰倍晦o“與子同袍”“與子同仇”“與子偕行”,是為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