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龜與龍、鳳凰、麒麟合稱為四靈被世人信奉,成為一種重要的文化符號。在四靈之中,麒麟、鳳凰與龍均為人們想象虛構出來的動物,只有龜是現(xiàn)實中真實存在的動物。那么,龜這種動物是如何進化并一直存續(xù)下來的呢?龜又有哪些文化隱喻呢?
龜?shù)陌l(fā)展歷史
據(jù)科學考證,龜是地球上現(xiàn)存最古老的爬行類動物之一,約2.25億年前,海洋中便出現(xiàn)了海龜,并逐漸進化為陸龜。龜最大的特征便是身上長有非常堅硬的甲殼。但是,最初的龜只長著硬質的腹甲,而沒有背甲。在經(jīng)過數(shù)千萬年的演變后,龜為了增強抵御外襲的能力才進化出了堅固的背甲。即便如此,早期的龜可能還不能將頭部與四肢縮入甲殼中。此后又經(jīng)過漫長的歲月,當龜受到襲擊或者感到不安時,可以把頭、尾及四肢蜷縮進龜殼內,把自己嚴嚴實實地保護住,由此龜?shù)倪M化史才告一段落。
龜?shù)姆N類在全球有250多種,它們大都喜歡在氣候溫暖的地方生活,多為水棲或半水棲。龜?shù)姆植际謴V泛,全球除南極洲外所有大陸均有其生活的軌跡。作為變溫動物,龜隨著周圍溫度的變化而改變體溫,對于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非常強。龜雖然行動緩慢,但在捕食時卻十分敏捷,且可以長期忍受禁食。龜作為與恐龍同時代的動物,能夠在地質變化、火山活動和氣候演變等各種劇變中,頑強地存活下來,足以說明它是極具適應環(huán)境變化能力的物種。
龜?shù)奈幕[喻
古代的人們在和動物界長期的相處中,對甲殼護體、水陸兩棲、耐饑耐渴、“不食不死”的龜感到甚為神奇。因此就對龜產生了崇拜,并發(fā)展出許多遠超其生命實體的文化隱喻。
在人類數(shù)千年的歷史中,龜常被視為無與倫比的吉祥之物。尤其是人們普遍都認為龜?shù)膲勖荛L,因此常與仙鶴、仙桃、梅花鹿等一并視作長壽的象征。在傳統(tǒng)的吉祥圖案中,帶龜?shù)膱D案是經(jīng)常使用的裝飾題材。在古人詩文中,也往往將龜與壽聯(lián)系在一起,寄寓美好。在民間風俗中,一些60歲以上老人的壽誕稱為“龜壽”。在祝賀詞中,用一些關于龜?shù)脑~語來表達客人對于主人長壽的祝愿。同時,賀品也使用龜形的食品。在一些地區(qū),人們?yōu)榱似砬蠛⒆幽軌蚪】甸L命,在前額留一大塊長發(fā),形若龜蓋,同時在后腦勺再留一綹長發(fā),像是龜尾巴,俗稱“烏龜梢”,又叫“百歲毛”。
龜還代表著財富。在夏商周時期,龜貝便作為各種物資的等價物,同金玉一樣是萬能的財富。秦朝以后,龜貝的貨幣屬性雖然被金屬所取代,但龜作為財富和地位的寓意卻得以傳承?!妒酚洝敳吡袀鳌份d:“能得名龜者,財物歸之,家必大富至千萬?!敝钡浇裉?,可常見以龜為擺件放在商鋪或家中以示招財,同時也有人養(yǎng)活的金錢龜。此外,以龜寓意財富的“金龜婿”等詞語也仍在沿用。
龜因四肢粗壯有力與甲殼的承受力超乎尋常而象征力量。在女媧補天的神話中,正是用神鱉之足頂天撐地,使萬靈始得以安居。印度的一個傳說認為,八只白象站在龜背上支撐著地和天。在西方,也有世界實際上是馱在一只龜背上的傳說。在現(xiàn)實中,許多龜都能承受千斤巨石的壓力,以至于一些地方將其用于馱運貨物。龜?shù)募讱ひ蚓哂袌杂驳奶匦裕虼吮灰曌鲌怨痰南笳?。如用來抵擋矛的盾、護頭的盔、防身的甲等,均取龜甲之形或之義。古代的城池為了軍事防御有時也修建成龜形,如山西平遙古城總體布局就是按照龜?shù)氖綐釉O計的,因此被稱為“龜城”。在日本入侵朝鮮的壬辰戰(zhàn)爭中,朝鮮著名軍事家李舜臣通過研制的龜船,贏得海戰(zhàn)的勝利。此外,龜還作為戰(zhàn)爭中將帥旗幟上常用圖案以及調兵遣將的兵符,用以穩(wěn)定軍心,提振軍威,鼓舞士氣。
我國龜文化的發(fā)展
中國的龜文化源遠流長,在整個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從許多神話傳說可知,早在原始社會,龜就作為部落氏族的圖騰受到人們的崇拜。先民還將龜視為溝通天神和人君的神靈化身,以灼燒龜甲使其裂變成為五花八門的“龜象”來預測吉兇禍福,形成龜卜文化。從商代開始,凡遇登極、出征、祭祀、田獵、婚配、生育、喪葬等重大活動,都要先用龜甲裂紋來占卜,并用刀將占卜中得到的答案刻在容易保存的龜甲和骨頭上,從而形成我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在中國文化史上刻下了不朽的印記。
到了秦漢時期,隨著竹簡的廣泛應用,尤其是東漢改良造紙術的出現(xiàn),龜喪失了承載文字的功能,但龜?shù)恼w地位卻得到進一步的提升。象征皇位的鼎開始鑄上龜紋,名為“龜鼎”,寓意為漢室天下長同龜壽。朝廷將龜與皇族祖宗一并供奉在祖廟中,以期神龜能與祖宗神靈共保漢室江山千秋萬代。此外,皇帝授給丞相、列侯、將軍的印綬皆為龜鈕,皇帝鑾駕時除打起龍鳳虎旗之外,還要打起龜旗。
魏晉南北朝時期,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龜文化基本沿襲漢代風俗,同時又有新的內容和形式出現(xiàn)。如以龜為帝王年號、出現(xiàn)龜形墓志等。正如民俗學者劉兆元先生所言:“在這個時期,雖然地分東西南北,人人各保其主,主又有各種旗號,但人們對龜?shù)某绨菔且恢碌?。中國的龜崇拜,傳統(tǒng)的龜文化,始終維系著每個炎黃子孫的心,成為中華民族大家庭分久必合的一條根?!?/p>
唐代把對龜文化的推崇發(fā)展至歷史的高峰。此時龜?shù)臋嗤_始直接表現(xiàn)在大庭廣眾之下。貞觀伊始,滿朝文武,知縣以上都穿上有龜圖案的綠色官服。武則天執(zhí)政時,五品以上的官員腰間都要佩龜袋(亦稱龜佩)。龜袋上分別飾有金、銀、銅三種金屬,對應官員品級,即金龜袋、銀龜袋、銅龜袋。由此,百姓見到身上佩龜者既知是大官,再根據(jù)龜?shù)馁|地又可知官階高低。龜?shù)臋嗤粌H表現(xiàn)在人的方面,而且體現(xiàn)在事的方面。從唐代開始,凡被認為是萬民所頌的重要事件,均以外形似龜?shù)纳瘾F馱碑這一形式紀念,這種神獸名為赑屃,是龍的九子之一。在唐代,龜文化還傳播到各亞洲鄰國。
到了宋代,龜文化從朝堂普及到民間,并被賦予淡泊名利、高風亮節(jié)、與世無爭等新的寓意,成為一種處世做人的心態(tài)與追求。許多文人都表達出“愿作泥中曳尾龜”的灑脫心跡。
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人們對在地球上自強不息地存活了2億多年的龜有了更加全面、充分的認識。龜作為“活化石”被用于生物學方面的科學研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F(xiàn)在,由于環(huán)境污染,龜?shù)臈⒌乇淮罅科茐?,一些龜種已處于瀕危狀態(tài),需要我們加強對它們的保護。
(本文發(fā)表于《學習時報》2023年8月4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