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編纂的《中國教育年鑒》(第二次第四冊)之《邊地教育》謂:“中國邊疆民族,依其語言的系屬,可分為漢藏、阿爾泰、印歐、南亞及南島五系”,“在臺灣之太么、薩衣設特、蒲嫩、朱歐、派宛、阿眉、野眉等族均屬南島系之高山群,人口共十五萬至二十萬”。
這則史料涉及的話題和談資包括:
1
語言與族群
南島語族考古研究基地考古現(xiàn)場(資料照片) 圖源:福建日報百家號
族群可以“依其語言的系屬”來區(qū)分,當然也可以用其語言為族群冠名。如,非洲南半部的班圖人包括了芳人、巴尼亞盧旺達人、隆迪人、巴剛果人、巴盧巴人、斯瓦西里人、祖魯人、奧維姆邦杜人、馬紹納人、科薩人等60個以上的民族,各族習俗各不相同,因語言近似(有共同的語法結(jié)構(gòu)和統(tǒng)一的基本詞匯,被稱為“班語”)而有“班圖人”之名;又如,非洲東部使用尼洛特語的丁卡人、努埃爾人、巴里人、蘭戈人、阿喬利人等被統(tǒng)稱為尼洛特人。
“在臺灣之太么、薩衣設特、蒲嫰、朱歐、派宛、阿眉、野眉等族”,均使用南島語,所以當年(1948年)在臺灣光復初期已有的“高山族”的統(tǒng)稱里,加入“南島語”的因素而稱“南島系之高山群”。從概念史的角度看,“南島系之高山群”并未取代已有的“高山族”、卻被后起的“南島語族”所取代。據(jù)介紹,1899年,奧地利傳播論學者施密特(W. Schmidt)創(chuàng)用南島語(Austtonesian)之名。1948年,《中國教育年鑒》已經(jīng)將南島語系同臺灣高山族聯(lián)系起來,使用“南島系之高山群”的稱謂。1970年前后,臺灣學者李壬癸、李亦園、黃美英等啟用指稱族群的“臺灣南島語族”或“臺灣南島民族”的稱謂,并逐步在學界擴散。
在我看來,由于語言學有語系、語族、語支的分目,用于指稱族群的“南島語族”,其實是有歧義的,不如“南島系之高山群”準確。
2
從“南島語”自稱到漢語統(tǒng)一名稱
南島語族考古研究基地里的游客(資料照片) 圖源:福建日報百家號
“在臺灣之太么、薩衣設特、蒲嫩、朱歐、派宛、阿眉、野眉等族”之名,應該是“此族自稱”、采訪者記其音也。例如,汪洋《臺灣視察報告書》(1917年)記臺灣“番社居民”的民族成分有“他衣耶族”“芝阿族”等;林惠祥《臺灣番族的原始文化》(1930年)則記有“太么族”“朱歐族”等。汪洋和林惠祥都用同音或近音字來記音。連讀起來,“他衣耶”同“太么”的讀音都是Atayal,“芝阿”同“朱歐”的讀音都是Tsao,記名不同、所指則一。臺灣族群稱謂,在王松《臺陽詩話》(1905年)、汪洋《臺灣視察報告書》(1917年)、林惠祥《臺灣番族之原始文化》(1930年)等文獻里時或出現(xiàn)。1954年3月14日,“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擬定高山族九族漢語統(tǒng)一名稱為:泰雅族、賽夏族、布農(nóng)族、曹族、魯凱族、排灣族、卑南族、阿美族、雅美族”。時至今日近70年矣,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為臺灣南島語族里的九個族群擬定的“漢語統(tǒng)一名稱”,一直是海峽兩岸共同接受的“漢語統(tǒng)一名稱”。
3
臺灣“南島語族”的來源說與起源論
1905年,王松《臺陽詩話》記:“臺灣番族,原從南洋‘巫來由’諸島傳來。故其言語風俗,多與之同。其間分為三種,擺安、知本、阿眉是也。擺安族最強,余皆柔順,統(tǒng)稱曰生番;歸化者為熟番。散處于本島東部,穴居野處,漁獵為生,頗有上古之遺風存焉”。在臺灣南島語族的來源問題上,王松所記,屬于從“言語風俗”取證設論的“南來說”;王松所記,顯有破綻:臺灣南島語族并不只“分為三種”,而知本(Tipun)是擺安(Paiwan,即排灣)之一部落,屬于擺安;至于“擺安族最強,余皆柔順,統(tǒng)稱曰生番”也說得不確,阿眉(Ami)也強,“生番”無不強也。
南島語族考古研究基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念望舒 攝 圖源:福建日報百家號
2011年福建漳平象湖鎮(zhèn)奇和洞的考古發(fā)現(xiàn),被列入“2011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據(jù)介紹,“奇和洞遺址2號探坑于2011年1月3日,出土了一具較為完整的距今約8400年前的成人顱骨,考古工作取得重大成果”;“2018年,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付巧妹團隊通過共同改進、創(chuàng)新古基因組技術,成功從樣本中捕獲古基因組,同期獲取的還包括福建毗鄰的亮島和鎖港及北方山東等10具遺骸的古基因組。研究人員通過比對發(fā)現(xiàn),8400年前的奇和洞人和南島語系人群相關,證實了南島語系人群的中國南方起源;與臺灣島的阿美族和泰雅族人群具有最強的遺傳聯(lián)系,反映出現(xiàn)今族群之間的聯(lián)系?!笨脊虐l(fā)現(xiàn)和現(xiàn)代基因技術,有力支持了臺灣南島語族來源的“大陸說”。
臺灣“南島語族”來源問題上的“南來說”與“大陸說”之辯,應該是可以討論的學術議題。近年,臺灣某些“臺獨”分子卻將“來源”偷換成“起源”、將學術議題偷換成政治議題,強謂臺灣是臺灣南島語族的“原鄉(xiāng)”。
2018年,范志泉、鄧曉華、王傳超在《學術月刊》發(fā)表《語言與基因:論南島語族的起源與擴散》;2021年,陳支平、劉慧欽在《臺灣歷史研究》發(fā)表《本末倒置的臺灣“南島語族”問題研究——駁“臺灣南島語族原鄉(xiāng)論”》。這兩篇文章詳述“南島語族”涉及的語言與基因、起源與擴散、來源與起源、學術議題與政治議題等,應該是“南島語族起源與擴散研究”項目的立項開題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