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念唱“嘉慶君游臺灣”
臺灣學(xué)者宋光宇《臺灣民間信仰的發(fā)展趨勢》(1983年)一文報告:“自從中華電視臺播出電視連續(xù)劇《嘉慶君游臺灣》后,劇中的英雄李勇頓成家喻戶曉的人物,在嘉義竹山鄉(xiāng)(原先已有)的李勇廟,順勢成為香火鼎盛的觀光勝地。這是電視劇影響民間信仰的最佳例證。事實上,有清一代從來沒有一位皇子身份的貴族來過臺灣,‘嘉慶君游臺灣’只是一個虛構(gòu)的故事,‘李勇’只是一個藉藉無名的小神”。李勇在臺灣是“一個神的存在”、一個“傳說中的哥”,人稱“隨駕公”或“隨駕王爺”。在“嘉慶君游臺灣”的傳說里,李勇隨“皇子身份”的“嘉慶君”游歷臺灣。李勇廟則因“嘉慶君游臺灣”的傳說而得名(廟建于1900年,廟名保安宮,俗稱王爺廟。多年后始有當(dāng)?shù)仃壤戏Q廟祀主神名李勇),又因電視劇熱播“嘉慶游臺灣”的傳說而香火鼎盛。
在臺灣,以“嘉慶君游臺灣”為題目或題材的作品有傳說、小說、電影和電視劇,還有“念唱”即教科書上說的“講唱文學(xué)”。這些作品留給我們的不僅有“電視劇影響民間信仰的最佳例證”,還有更多的好材料。
茲就念唱(講唱文學(xué))舉例而言之。記得在母校福建師范大學(xué)中文系,我們用的古代文學(xué)教材,是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文學(xué)研究所編的《中國文學(xué)史》(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2年初版,1979年第6次印刷)。這部教科書式的、三卷本的巨著,是由余冠英、錢鐘書、范寧等18位名家編寫的。書之最后,有專節(jié)描述和論述講唱文學(xué),謂講唱文學(xué)有只唱不說、只說不唱和有說有唱三類。實際上,講唱文學(xué)的說、唱都有藝術(shù)表演的成分,都有藝術(shù)欣賞的價值。將講唱文學(xué)縮限為案頭之作,只看唱本不及其余,便錯失了講唱文學(xué)的藝術(shù)成分和藝術(shù)價值。端賴舊時灌制唱片和現(xiàn)今復(fù)制音像的技術(shù),也依靠專業(yè)人士的收集和收藏,我們才有機會收聽和收看臺灣民間藝人(如劉福助、黃秋田)念唱的“嘉慶君游臺灣”,欣賞其念白、吟唱和伴樂之美,欣見其表情、動作、服飾、布景和燈光。另外,臺灣民間藝人念唱的“嘉慶君游臺灣”有關(guān)于臺灣古今地名對照的一段念唱:“清朝皇帝嘉慶君,過來臺灣做(坐)柴(木)船。古早屏東是阿猴,高雄又名是打狗,臺南古都赤崁樓,永康叫做埔姜頭,白河舊時是店仔口,北斗土名是寶斗,人說臺西是海口,清水叫做牛罵頭,新竹以前是竹塹,嘉義舊名是諸羅山,隆田叫做番仔田,阿公店是叫做岡山,竹山番薯上介贊,鹿港珠螺是名產(chǎn),麻豆好吃是文旦,人講寶島是臺灣”(黃秋田念唱。劉福助念唱的內(nèi)容更為豐富)。這是臺灣歷史地理學(xué)研究的好材料。
附帶言之,從歷史地理學(xué)的角度看,宋光宇所謂“嘉義竹山鄉(xiāng)”亦宜有說焉。竹山今屬南投,稱南投竹山鎮(zhèn)。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臺灣設(shè)一府(臺灣府)三縣(諸羅、鳳山、臺灣),竹山屬臺灣府諸羅縣。清亁隆五十二年(1787年),諸羅縣改名嘉義縣。竹山曾屬諸羅,而傳說中“嘉慶君游臺灣”的乾隆末年,正是諸羅改名嘉義的時間。大致而言之,“嘉義竹山鄉(xiāng)”之說是其來有自、言之有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