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原濱成(724—790)原名濱足,是藤原京家始祖藤原麻呂的次子(亦有長子一說),母親為稻葉(因幡)國造氣豆之女(采女)。濱成盡管是藤原京家第二代的核心人物,但與比他年長將近一代的其他三家(南家、北家、式家)的第二代成員相比,他的晉升總是顯得落后一步。
天平勝寶三年(751),藤原濱足從正六位上敘位至從五位下。從孝謙天皇統(tǒng)治時期一直到淳仁天皇統(tǒng)治時期,濱足歷任大藏少輔、節(jié)部大輔(大藏大輔)、大藏卿以及刑部大判事、刑部卿等職。然而,盡管濱足在官場上有著豐富的經(jīng)驗和資歷,但直到藤原仲麻呂政權(quán)垮臺之前,他的晉升之路卻一直停滯不前。在長達十多年的時間里,他的位階始終停留在從五位以下。目前,關(guān)于濱足長期以來一直未能獲得晉升機會的原因尚不明確。有學者推測,這可能與他和當時權(quán)勢滔天的堂兄藤原仲麻呂關(guān)系并不融洽有關(guān)。
在天平寶字八年(764)九月發(fā)生的藤原仲麻呂之亂中,濱足站在孝謙天皇一邊。九月,濱足從原來的從五位上升為正五位下。緊接著,在十月,他又從正五位下升為從四位下。天平神護元年(765),濱足因在鎮(zhèn)壓藤原仲麻呂之亂中的功勞被授予四等勛章。然而,隨后并沒有關(guān)于濱足的敘位任官記錄。也就是說,即便在藤原仲麻呂之亂結(jié)束后,濱足似乎也沒有得到應有的重用。對此,有學者推測,盡管濱足在推翻仲麻呂政權(quán)的過程中發(fā)揮了作用,但由于他屬于守舊勢力之一,可能與佛教色彩濃厚的道鏡政權(quán)存在一定的隔閡和矛盾。
神護景云四年(770)八月四日,稱德天皇去世,朝廷中的公卿們經(jīng)過合議,最終推舉白壁王為皇太子。十月一日,白壁王即位,即光仁天皇。藤原四家的主要貴族在此次新天皇繼位的過程中,幾乎都得到了敘位任官,唯有京家的濱足并未獲得敘位任官?;诖?,一些學者認為濱足可能沒有參與白壁王的擁立。進一步地,學者們通過對濱足所編纂的《歌經(jīng)標式》一書的研究,發(fā)現(xiàn)濱足在書中對天武天皇系的歌人表現(xiàn)出了明顯的偏愛。這種偏愛反映出他對天武系皇族的無限依戀和尊敬之情。在濱足的內(nèi)心深處,他始終堅定地支持天武系皇族繼承皇位的原則,而對于天智系的白壁王即位,他則持有消極和不支持的態(tài)度。這種立場和態(tài)度進一步導致了他與藤原家族之間的不和諧關(guān)系,尤其是與藤原式家產(chǎn)生了明顯的對立感。
寶龜二年(771)閏三月,濱足被任命為從四位上刑部卿,負責審理各類訴訟案件,進行判決,以及對良民和賤民之間的訴訟進行明確區(qū)分和處理等。寶龜三年(772)四月,由于前一年左大臣藤原永手和參議多治比土作的離世,以及右大臣吉備真?zhèn)涞霓o職,導致朝廷中出現(xiàn)了職位空缺。為了填補這些空缺,49歲的濱足與藤原北家的楓麻呂一同被任命為參議。
此時的太政官由右大臣大中臣清麻呂,內(nèi)臣藤原良繼,大納言文室大市、藤原魚名,中納言石川豐成、藤原繩麻呂、石上宅嗣,參議藤原清河(赴唐朝未歸)、藤原繼繩、藤原田麻呂、藤原百川、阿倍茂人等十二人組成。在這些議政官中,藤原四家的構(gòu)成是南家占據(jù)兩個席位(繩麻呂、繼繩),北家也占據(jù)兩個席位(魚名、清河),式家則占據(jù)了最多的三個席位(良繼、田麻呂、百川)。相比之下,京家在議政官中的地位則顯得較為尷尬,處于沒有議政官的狀態(tài)。因此,學術(shù)界普遍認為,濱足被任命為參議,并非僅僅是因為他個人的才華和能力得到了高度評價,更多的是因為當時實際掌握政權(quán)的式家內(nèi)臣藤原良繼等人,出于對藤原四家之間權(quán)力平衡的深思熟慮。他們希望通過任命濱足為參議,來維持藤原四家之間的權(quán)力平衡,從而確保整個政治體系的穩(wěn)定。
考慮到濱足迄今為止漫長而坎坷的仕途,可以想見,被提升為參議無疑為他帶來了些許心理安慰?;蛟S是為了紀念這一人生中重要的里程碑時刻,濱足將自己的名字改為“濱成”,以示新的開始和身份的轉(zhuǎn)變。與此同時,濱足還傾注了大量心血,為光仁天皇撰寫了著名的歌學書《歌經(jīng)標式》。
寶龜四年(773),日本朝廷面臨了一個重要的決策時刻。當時,光仁天皇的長子他戶親王因涉及母親井上內(nèi)親王的“巫蠱之禍”被廢黜了皇太子的地位。在重新選擇一位新的皇太子時,藤原百川推薦了光仁天皇的第一皇子山部親王(后來的桓武天皇)作為新的皇太子人選。然而,濱成卻認為山部親王的母親高野新笠出身低微,并推薦了山部親王同父異母弟弟,尾張女王之子薭田親王。濱成的理由是薭田親王的母親出身于皇室,因此在血統(tǒng)上更為高貴。據(jù)說,百川和濱成之間因為這一問題發(fā)生了激烈的沖突。
此后,濱成在寶龜五年(774)晉升為正四位下,緊接著在寶龜六年(775)晉升為正四位上,到了寶龜七年(776)晉升至從三位。關(guān)于濱成在這三年間不間斷的晉升,有觀點認為這主要是因為他與光仁天皇之間建立了深厚的個人關(guān)系。特別是他撰寫的《歌經(jīng)標式》一書,展現(xiàn)了他的文學才華,從而贏得了光仁天皇的特別信任和青睞。另一方面,也有觀點認為,濱成的連續(xù)晉升與其說是光仁天皇的重用,不如說是基于對藤原家族整體勢力平衡的考慮。前已述及,在藤原家族中,京家的濱成相對落后,因此在權(quán)力平衡的策略下,提升濱成的地位確實可以確保藤原家族內(nèi)部的穩(wěn)定和平衡。
天應元年(781)四月,光仁天皇正式退位并將皇位傳給桓武天皇。在這一重要的權(quán)力交接過程中,進行了多次敘位。然而,在這一系列的敘位過程中,濱成再次被遺漏。相反,他被任命為大宰帥,被派往遠離中央政界的大宰府任職。據(jù)史料記載,濱成在大宰府并沒有表現(xiàn)出令人稱道的政績,反而給官吏和百姓帶來了許多困擾和苦難。因此,桓武天皇對他進行降職處理,貶其為大宰員外帥,并嚴格限制了他的隨從人數(shù),只允許他擁有三名侍從。
桓武天皇還特別下達敕令,要求大貳佐伯今毛人等人嚴格執(zhí)行這一決定。敕令中提到:“三考黜陟,前王通典。懲惡勸善,往圣嘉訓。帥參議從三位兼侍從藤原朝臣濱成,所歷之職,善政無聞。今受委方牧,寄在宣風。若不懲肅,何得后效。仍貶其任,補員外帥,宜莫預厘務。但公廨者賜帥三分之一。府中雜務,一事已上,今毛人等行之。”也就是說,根據(jù)前代君王的通典,官員的升遷和降職應當根據(jù)其政績來決定,以此來懲處惡行,鼓勵善行,這是歷代圣賢所推崇的訓誡。由于濱成在擔任大宰帥期間,沒有展現(xiàn)出任何值得稱道的善政,因此,朝廷決定對他進行貶職處理,任命他為員外帥,并明確指出他不得參與任何重要的政務。然而,朝廷仍然賜予他公廨的三分之一作為居住和辦公之用。至于府中的各種雜務和其它重要的事情,都交由今毛人等人來處理。
然而,學術(shù)界中也有一些學者對這段史料的真實性表示懷疑。他們認為,在桓武天皇任命濱成為大宰帥的那一刻,可能已經(jīng)心存將濱成貶為外官的念頭。這種做法實際上可能是為了報復濱成曾經(jīng)反對立自己為皇太子的行為。另外,同年十二月十七日,濱成曾經(jīng)推舉為皇太子的薭田親王突然死亡,時年31歲。薭田親王的死亡可能并非偶然,而是與桓武天皇有關(guān)。三天后的二十日,光仁太上天皇的病情惡化,最終在同月二十三日去世,享年七十三歲。
濱成對他的父親藤原麻呂同母(藤原五百重娘)異父(天武天皇)的兄長新田部親王及其家族似乎抱有一種特別深厚的感情。這種深厚感情可能源于他們共同的血緣紐帶。為了進一步鞏固這種關(guān)系,濱成將自己的女兒法壹嫁給了新田部親王之孫冰上川繼(鹽燒王之子)。天應二年(782)閏正月,濱成的女婿冰上川繼發(fā)動了一場名為“冰上川繼之亂”的叛亂。這場叛亂不僅給新田部親王家族帶來了巨大的打擊,也使得濱成受到了牽連,被剝奪了參議和侍從的職務。延歷九年(790)二月十八日,濱成在太宰府去世,享年六十七歲。最終官位為大宰員外帥從三位。
濱成盡管在政治領(lǐng)域并未取得顯著的成就,但在學術(shù)上卻展現(xiàn)出了相當?shù)牟湃A和造詣。他通曉書籍,精通陰陽術(shù)、占卜術(shù)等。濱成還繼承了父親麻呂作為萬葉歌人的身份,同樣成為一名杰出的歌人。寶龜三年(772),濱成奉光仁天皇命撰寫了日本現(xiàn)存最古老的歌學著作《歌經(jīng)標式》。這部著作不僅展示了他對詩歌的深刻理解,還為后世提供了寶貴的詩歌創(chuàng)作和鑒賞指南。此外,他還著有《天書》十卷。
藤原濱成去世之后,藤原京家一族的政治生涯基本上宣告了終結(jié)。濱成的子女中,最為出色和有前途的當屬藤原繼彥。繼彥天生聰慧,具有非凡的見識和洞察力,尤其在天文歷法方面有著深厚的造詣,同時還精通各種樂器,擅長演奏。在天應初年,繼彥被任命為兵部少輔。然而,由于冰上川繼之變的影響,繼彥被貶到京城之外。經(jīng)過多年的等待,繼彥被朝廷重新啟用,擔任主計頭。到了天長年間,繼彥的地位進一步提升,被任命為從三位刑部卿。
平安時代前半期,藤原京家在文藝方面涌現(xiàn)出一批杰出的人物。其中,藤原貞敏以其精湛的琵琶技藝聞名于世,藤原冬緒在儒學領(lǐng)域有著深厚的造詣,藤原興風在和歌領(lǐng)域展現(xiàn)了非凡的才華。此外,藤原忠房不僅在和歌方面有所建樹,還在舞蹈和音樂領(lǐng)域有著顯著的貢獻。在這些杰出人物中,藤原冬緒尤為引人注目。他不僅才華橫溢,更因為長壽而得以在官場上步步高升,最終達到了大納言的高位。與此同時,藤原京家的影響力還擴展到了皇室。濱成的孫女藤原河子作為桓武天皇的宮人,與其生下兒子仲野親王。仲野親王后來成了宇多天皇的外祖父。這一血緣關(guān)系使得藤原京家的血脈以女系的方式融入了皇室的血統(tǒng)之中。
參考文獻:
黒板勝美國史大系編修會編輯:《新訂増補國史大系?続日本紀》,吉川弘文館1984年版。
黒板勝美國史大系編修會編輯:《新訂増補國史大系?公卿補任》,吉川弘文館1982年版。
黒板勝美國史大系編修會編輯:《新訂増補國史大系?尊卑分脈》,吉川弘文館1983年版。
黒板勝美國史大系編修會編輯:《新訂増補國史大系?類聚國史》,吉川弘文館1981年版。
木本好信:《氷上川継事件と藤原浜成——桓武朝成立の苦境と天武皇統(tǒng)の終焉》,《甲子園短期大學文化情報學科研究報告》1,2006年。
木本好信:《藤原浜成について——不遇な前半生》,《甲子園短期大學文化情報學科研究報告》4,2009年。
木本好信:《藤原浜成について——挫折の後半生》,《甲子園短期大學紀要》27,2009年。
大日本史 卷之一百十四 列傳第四十一
https://miko.org/~uraki/kuon/furu/text/dainihonsi/dns114.htm#06。